他卻是在想,日月代表陰陽,可太陽卻那么大,而月亮只是繞著地球轉。這陰陽之說該怎么辦
如果換成白天為陽、夜晚為陰,但白天黑夜又是地球旋轉得來,這種說法同樣難以站穩腳跟啊。
胡安國走到一顆樹下,望著天空發呆。
也不知過了多久,胡安國突然悟了,知道該怎么闡述。
陰陽是形而上的東西,不可捉摸,不可窺測。
日月、晝夜乃形而下的東西,是陰陽的具象化,因此可以感知。
渾天依舊如雞子,但太陽才是雞子中黃,地如雞子中黃的說法要摒棄。
胡安國也顧不上其他官員,他自己快步下山,坐車回到家中寫文章,重新構造洛學的宇宙觀
宇宙最初是混沌虛無的,即太極狀態。太極衍化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不可捉摸,具象化為宇宙萬物,包括虛空中的天體。
具象化之后的宇宙,整體像一顆雞蛋,太陽是中間的蛋黃。地球與五星,繞著太陽旋轉,其他星體在更外層,神仙也在更外層的天外天。
代表著五顆行星的五德星君,他們并不住在五星之上,但五星卻蘊含著他們的五行之力。
太陽如父,因此強大而遙遠,代表著陽。月亮如母,因此弱小而親近,代表著陰。
乾坤,也可這般解釋。
太陽既然是宇宙的中心,那就肯定是昊天上帝的居處。
天子,也是太陽之子。
難怪新朝國號為大明,“大明”不就是太陽的別稱嗎
胡安國猛拍大腿,感覺自己搞明白了大明國號的來源。
宋代還沒有什么太陽星君,胡安國直接把太陽等同于昊天上帝。
但后土咋辦呢
日月是一對,難道要把太陽跟地球配成夫妻
胡安國開始抓耳撓腮,這并非單純的確定神位,而且在構建意識形態。
“不對,天就是天,是那宇宙。宇宙之子,才是太陽,才是天子”胡安國再次猛拍大腿。
胡安國連忙提筆,天子就是太陽化身,也是那宇宙之子。
反正道教的那些神仙,可以隨便更改撤換的,天子下詔冊封就是了。
唐宋明清時期,甚至一直有黃道十二宮神,屬于正正經經的道教神靈,卻是從西方的十二星座演化而來。并且,宋代非常流行占星術,跟現代那些玩星座的大同小異。
什么韓愈、蘇軾、文天祥,全都是星座專家,而且屬于最倒霉的摩羯座。
直到晚清都還在用星座吐槽。
曾國藩說:“諸君運命頗磨蝎,可憐顛頓愁眉腮。”
李鴻章說:“公到后當可昭雪,衰齡遠戍磨蝎宮。”
連十二星座都可被道教吸收,現在改一改又算得什么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