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洞庭湖的控制權,鹿角寨楚軍想要撤退,就必須走陸路南下。
但往南四十里,便有汨羅江橫在前方。
大明陸軍抵近,楚軍就不敢直接撤了。
因為獲勝的大明水師,可以從容航行至汨羅江口。然后分出小型艦艇,沿途打探楚軍的蹤跡,專挑其過江的時候進行騷擾,聯系并配合陸軍發動半渡而擊。
“不能直接往南撤,但又不得不撤。”周倫說道。
楚軍的幾位大將,高癩已經戰死,楊幺重傷被擒,雷德進大敗之下還在犯迷糊。
如今,只剩鐘義和周倫能做主。
鐘義一直瞻前顧后,此刻生死關頭,竟然變得有擔當起來“先往東撤,那邊有許多小河。我軍只要有序撤退,隨時可以半渡攻擊追來之敵,賊明那邊是不敢全速追趕的。”
周倫指著地圖說“歸義江口有水寨,那里的友軍可以接應主力。可遣快船飛報平江縣城,讓他們搜集所有船只,夜晚選一個隱秘地點讓主力過江。”
“干脆撤到歸義江口就不走了,”鐘義說道,“東邊有平江縣做依托,隨時可以撤去縣城,軍糧也不會再短缺。若是陛下率援軍而來,也可屯兵歸義水寨,伺機救援鹿角寨這邊。”
羅水自東北流向西南,汨水在平江縣城徑直往西,兩條河匯流之后就是汨羅江。
匯流之地,即歸義江口,也即后世的汨羅市區所在。
鐘義和周倫很快確定作戰計劃鐘義帶著主力迂回撤退,周倫領兵五千堅守鹿角寨并斷后。
主力撤退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鐘相何時帶兵過來救援。
就算來了,援兵也可能被堵在汨羅江。
鹿角寨這里兵力太多,而且糧道很快就要被斷,拖上一兩個月必然缺糧,到時候只能打漁撿河蚌為生。
而主力撤去歸義江口,既可緩解軍糧壓力,又能保護從平江縣而來的糧道。只要死守住江口,還可阻止大明陸軍南下,并且接應鐘相的援軍,為楚軍反攻一個橋頭堡。
楚軍精銳的執行力很強,敲定計劃立即行動。
鐘義率領主力撤走時,所帶的輜重不多,順著小河輕裝急行。
周倫留兩千人駐守寨堡,自己帶兵去攔截大明陸軍。又讓雷德進統率殘余水軍,躲在兩支“鹿角”之間的軍港,形成雙子城堡與戰船協同的水陸立體防御體系。
南方水網密布,這不是說著玩的。
從白祺、王淵的屯兵地,到鹿角寨只有二十里,中間卻要跨過五條不知名的小河新墻河在宋代還未形成,分散成多條小河流入洞庭湖。
每跨過一條河流,白祺、王淵都小心翼翼,先派偵察部隊過河查看,再派精兵搶渡站穩腳跟,接著再讓大部隊分在幾處渡河。
沒辦法,害怕新軍被伏擊,一旦遭遇半渡而擊就完蛋了。
他們手里也有精銳老兵,但僅僅六千人,都是白祺從蜀中帶來的嫡系。
其中,白祺的親兵有三千,剩下三千是林沖的部隊。
在一條只有十多米寬的小河處,負責斷后的周倫,與數萬大明軍隊相遇。
鐘義撤走的時候,留下了許多旗幟,現在都被周倫給用上,插在沿河樹林里偽裝成伏兵。
王淵用望遠鏡觀察一陣,說道“敵軍主力可能跑了,我們聚兵已經很快,現在又不是收稻子的時候,楚軍不可能調集足夠糧草到鹿角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