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宣又開始說大實話“周倫承諾一個月后投降,現在還剩二十天。他是忠義之士,想為鐘老爺拖延一個月。”
“這種事他做得出來。”劉銳立即就信了。
英宣繼續說道“大明不是暴宋,二位在北邊有探子,想必知道大明朝廷是如何治民的。”
長江到洞庭湖的大片區域,是去年才打下來的,朝廷選用官吏慎之又慎,就是為了用仁政取信于摩尼教徒。
黃佐、劉銳二人,其轄區緊挨著大明地盤,他們在安鄉和華容都留有眼線,對大明的仁政知道得非常清楚。
普通百姓或許不明白,但黃佐、劉銳、周倫等人,怎么可能視而不見
周倫愿意一個月后投降,就是覺得大明跟趙宋不同,麾下士卒變成百姓也有活路。如果換成南宋,他估計寧死也不降
黃佐沉默不語,悄悄看向劉銳。
劉銳造反是日子過不下去,起義之后才信教,像他這種人非常多。
英宣問道“你們覺得,這大楚能撐過今年嗎今年撐過去了,明年又如何呢”
劉銳憂心忡忡。
由于行政系統有問題,大楚各州的情況非常復雜。
最初是在州、縣、鄉、村設立法壇,壇主一邊宣教一邊搞行政。收取賦稅之后,少部分自留,大部分逐級上交供應軍隊。
由于連年作戰,上級法壇催糧催得急,下級法壇就瘋狂催糧。老百姓剛開始勒緊褲腰帶,愿意為大楚軍隊上交糧食,可漸漸就發現這種日子沒個頭,開始有越多越多農民私藏糧食。
商賈那邊也差不多,最初是驅逐商賈,啥都靠壇主調配。
但很快就玩不轉了,各種物資調度不平衡,而且總是搞得拖延時日。于是又允許商賈存在,而且很多商人,其實就是義軍頭領們的親屬。
因為壇主經常和將領鬧矛盾,去年冬天再次做出改變,洞庭湖周邊區域實行軍管。守將可以軍政教一把抓
像崇孝鎮及周邊農村,就是黃佐說了算,平時需要自籌大部分軍糧,大楚朝廷每個季度才會調來一批。另外,還在前線搞全民皆兵,每個農民家庭都要出丁在閑時操練。
軍糧平時還能湊合。
但現在屬于戰時,附近農民很多都被征召,聚集在崇孝寨里扎堆防御,對軍糧的消耗必然成倍增加。
英宣問能否撐過今年,實際情況卻是,如果大楚朝廷再不運糧來,崇孝寨的軍糧最多還能撐一兩個月
“周倫那般忠義之輩都愿降”英宣沒把話說完,因為說完了太傷人。
黃佐和劉銳對視一眼,隨即都心虛扭頭。
英宣又說“只要二位愿降,被招來的農兵可立即回家,今年的賦稅全部免除。大楚分給百姓的田產,大明朝廷也不會收回,都由老百姓繼續耕種。”
黃佐糾結一番,又看了劉銳好幾次,發現對方毫無反應。
他猛地起身跪下“英大哥,小弟愿降大明”
劉銳扭扭捏捏,也跟著跪下。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