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次日,朱銘坐船前往利國監。
甲板之上,耿鼎臣指著北邊介紹說“城北運河,乃狄武襄狄青所開。城南運河,則為蘇東坡所鑿。二公昔日之努力,才換來利國監今日之繁盛”
“現在徐州冶鐵全都用煤嗎”朱銘問道。
耿鼎臣說“石炭比木炭便宜,便是散冶戶也用煤。”
朱銘點頭“極好。”
徐州冶鐵業,在北宋有兩次跨越式發展。
第一次是狄青被派來徐州,專門負責督造武器裝備,立即讓這里的冶鐵規模擴大。
第二次是蘇軾治理徐州,派人進行四處勘探,在野外發現優質煤礦,徐州冶鐵從此步入煤炭時代。
一南一北,二人各挖一條運河,并與原有運河連通,還把交通問題給解決了。
利國監的鐵礦,后世有一半泡在微山湖中。這也是徐州鐵場,在明代不及遵化鐵場的主要原因。
此時卻沒有微山湖,那一片全是陸地。
其實在古代,徐州的冶鐵條件,要遠遠強于遵化。因為這里的鐵礦和煤礦,全都屬于高品質,而且距離還挺近
“前面就是杜家冶場,”耿鼎臣指著前方說道,“杜家以前只產生鐵,用了殿下的法子,現在已開始炒鋼了。”
“下去看看。”朱銘說。
朱銘沒提前說在這里下船,隨行人員頓時忙得雞飛狗跳,杜家冶場那邊同樣慌慌張張跑來迎接。
徐州有三十六冶,即三十六家拿到經營執照的私人煉鐵廠。他們自己開礦煉鐵,拿出20的產品交給官府抵稅,剩下的產品可以自由買賣,但官府具有優先低價采購權。
北宋也試過官方壟斷冶鐵業,其結果是產品多不堪用,而且官辦鐵場一直虧損,還把當地百姓逼得轉行做盜賊。
“草民杜鈺,叩見太子殿下”杜家冶場的老板飛跑來拜見。
朱銘微笑道“且站起來說話,工人該做啥就做啥。”
“是。”杜鈺低聲吩咐,其身邊人立即驅散閑雜人等,勒令工人趕緊回自己的崗位。
朱銘讓此人帶路,前去查看工廠情況。
這里沒有使用水力,因為不涉及鍛打。但采用了朱銘的設計來改進,即天工開物記載的炒鋼法,無非就是把爐子與炒池連通,可直接倒進炒池里炒制熟鐵,相比以前的炒鋼法大大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
杜鈺發自內心尊敬太子爺,他把太子爺視為行家。太子爺改進的炒鐵設備,給他帶來了實打實的經濟利益
朱銘問道“官務采購生熟鐵時,沒有胡亂壓價吧”
“沒有,絕對沒有,公道得很”杜鈺連忙賭咒發誓,生怕惹惱了旁邊的耿鼎臣。
壓價肯定壓價,但相比起北宋,大明壓價要人性得多,不會把商賈往死里逼。也不會在壓價的同時,還故意雞蛋里挑骨頭,說生熟鐵的品質有問題反復折騰。
能做到這一點,無非整頓了吏治而已。
其實冶鐵商賈還好些,采金商賈才叫慘呢。膠東那些金礦主們,被北宋朝廷逼得不走私就要虧本,那是想守法正當經營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