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群體且不論,反正全國各省鹽商,對大明新朝衷心擁護。誰敢提什么反明復宋,鹽商群體第一個不樂意
這不,聽說太子爺前來視察,東北鹽商們紛紛往這邊趕,帶上無數禮物前來感謝恩德。
嗯,“東北鹽”就是山東河北海鹽,這是宋代的官方稱呼。
東北鹽商聞風往徐州聚集,接著又追到下邳,總算在海州把太子給追上。
朱銘簡單接見了東北鹽商,收下他們不太貴重的禮物,那些特別貴重的禮物一律退還。
接著,朱銘又前往鹽場視察,了解海州官私鹽場的情況。
產鹽量最高的鹽場,基本都屬于官營。但也允許私營,不像明清兩朝管得那么死。
就連鹽戶,也有自由選擇權,覺得待遇太差可以選擇不干。
“官場的鹽工從哪來的”朱銘問道。
東海鹽監吳居積回答“一半為招募雇傭,一半為丁役服役。”
朱銘問道“丁役之鹽工,給錢多少”
吳居積回答“沿襲故宋之法,歲給戶錢四萬,日給夫米二升。”
也就是,一年給鹽戶全家四十貫,一天給服役鹽工兩升米。
如果能夠落實,絕對屬于高收入
當然,這種工資標準,是最頂級的鹽工,普通鹽工的收入要少很多。
朱銘點頭表示滿意,開始問這里的制鹽技術。
一通問答之后,朱銘返回海州城,鹽監吳居積背心都汗濕了。
在海州城里,朱銘足足住了四天。
陸續有幾個各色打扮的侍衛,回到海州賓館來報告。
最早回來的侍衛,向朱銘報告說“殿下,俺問了二十幾個鹽丁,都說錢米只給一半。鹽戶之家,鹽丁不得去私場做工,一經發現就會遭到地痞毆打。更有甚者,被誣陷偷鹽抓去大牢。”
“好大的膽子,直接扣一半錢米。”朱銘冷笑道。
富直柔說“鹽場官吏,歷來如此。”
朱銘說道“給朝廷寫劄子,請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一起派人過來調查清楚。查完海州鹽場,其余鹽場挨個查過去”
富直柔歡歡喜喜幫忙代筆,很快就把劄子給寫好,交給朱銘過目之后簽字用印。
如果把全國所有鹽場都查一遍,估計至少有數百官吏,要被流放西北開荒種地,甚至會牽連出許多地方主官。
朱銘又問“海船還沒準備好嗎”
白勝說道“本地官員說海船不易尋,俺覺得他們就是不想辦。”
富直柔說“官員害怕太子遇到意外,他們前兩天就勸諫了,但殿下執意要坐海船,他們就只能一直拖延時間。”
“算了,走內河。”朱銘也不想為難地方官。
其實朱銘也沒有意氣用事,他只想坐海船北上,從海州連云港到板橋鎮膠州而已。全程海路還不足四百里,而且一直是沿著海岸線前進。
但地方官害怕遇到風暴,不但不幫著搜集海船,還故意把海船給驅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