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快了,讓他們等著。”朱銘說道。
父子倆早就商量過關于孔家的事情,還詳細了解過孔家在北宋的情況,決定先晾他個一年半載再說。
北宋對于孔家的態度,是優待的同時進行防范,其地位遠遠不如明清兩朝。
通常其待遇如下封衍圣公,初授九品京官,初授州判、縣尉或縣主簿,可以憑政績正常升遷。
而且,自宋英宗之后,衍圣公不可擔任仙源曲阜知縣。甚至在哲宗年間,衍圣公改為奉圣公,專職祭祀孔廟,只給寄祿官而不給差遣,進一步削弱孔家的影響力。
這是北宋朝廷在防范孔家,避免孔家壟斷控制仙源曲阜。
但宋徽宗繼位之后,各種限制都被打破。不但恢復衍圣公封號,還可以擔任仙源知縣,也不知道這昏君是咋想的。
張叔夜低聲說“殿下,新舊朝交替,各派學說混亂,士子之心不定。當早日冊封孔氏,就算要壓制他們,也該明明白白給個說法。”
朱銘笑問“張公認為該如何對待孔家”
張叔夜說“恢復到哲宗朝的待遇。即,衍圣公改為奉圣公,授予九品京官,專職祭祀孔圣,不得再擔任其他官職。主簿、縣尉的差遣都不能給,否則仙源縣遲早是孔家天下。”
“好主意,”朱銘贊許說,“山東各級官員,還有民間士子,對此是否會有異議”
張叔夜不解道“朝廷的政令,官員和士子能有什么異議”
朱銘瞬間恍然,原來是他們父子倆多想了啊。
在儒學沒有徹底教條化之前,讀書人對孔家還沒那么無限崇拜。
這種情況,在哲宗朝體現得最明顯,連主簿、縣尉的官職也不愿給,老老實實祭祀孔子去吧。當然,這也證明孔家不怎么規矩,他們對仙源縣的掌控力,已經嚴重到讓朝廷警覺的地步。
朱銘又問道“孔子如今是什么封號”
張叔夜回答“至圣文宣王。”
朱銘再問“周天子是什么爵位”
張叔夜說“周王。”
朱銘又問“孔子可是周臣”
“然也。”張叔夜道。
朱銘嘆息“封孔子為文宣王,令君臣平起平坐,真是陷孔子于不忠也吾欲還孔子清白,削其王號可乎”
張叔夜一愣,贊道“理應如此。”
宋真宗當年封禪泰山,就打算冊封孔子帝號。當時大臣們強烈反對,理由就是周天子只是周王,孔子稱帝實在過于僭越。
朱銘又問“仙源孔廟之中,可有孔子雕像”
張叔夜回答“并無雕像,但有刻在木板上的畫像。據孔家人所言,此畫像已刻了百余年,摹自唐代吳道子所畫佩劍像。”
“摹自唐代畫像,又怎知那是孔子真容”朱銘說道,“天下士子祭祀孔子,孔廟萬萬不可供奉雕像或畫像,誰曉得那到底畫的是誰從今往后,孔廟之中只許供奉孔子神主牌位。”
“理應如此。”張叔夜找不到任何理由反駁此事。
“你是山東布政使,給朝廷奏請此事吧,”朱銘說道,“至圣文宣王,今后改為至圣先師。衍圣公,今后改為奉圣公,只管祭祀不得另給實職。令孤兄,你也在奏疏上一同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