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就外形結構來看,鄔堡相當于縮小版的城池。城墻、城樓、箭樓、女墻、馬道、房屋各種設施應有盡有。
因此十年前遼南大起義,數萬義軍圍攻胡沙家的鄔堡,打到糧食斷絕人吃人都沒攻破。
但眼前的高家鄔堡,有一個致命缺陷它在面對火炮時,城墻不夠堅固厚實
其城墻基底厚65米,城墻頂部約厚6米,只勉強相當于偏僻小縣城的規格。城墻夯層僅56厘米,而且沒有夯窩,整體跟漢代的鄔堡強度差不多。
漢代的正規城墻,夯層基本在10厘米以上,一些大城能夠達到15厘米。
而唐代以后的大型城墻,夯層能干到超過30厘米。
夯層厚度還不是最致命的,沒有夯窩才真要了老命。它會導致不同夯層之間,無法牢固嵌接,別說遇到火炮轟擊,就連大型投石車都能將其轟塌。
秦始皇的兵馬俑坑都有夯窩,不是啥高端技術。
民間鄔堡不搞這玩意兒,純粹是為了圖省事兒。畢竟他們也就防一防匪寇,而匪寇又怎會帶大型投石車和火炮
僅僅十幾輪炮擊,鄔堡墻體就出現裂痕。
這些裂痕大多是橫向的,很明顯屬于夯層移位,不打夯窩的弊病暴露出來。
又是一輪炮擊過后,豎向裂痕越來越多,嚴重位移已經導致夯層撕裂。
趙立開始圍三缺一,繼續對鄔堡進行炮轟。
高六哥此時已經醒來,但中風變得更嚴重,躺床上說話都不利索“明軍,用的是甚東西攻城可是什么炮車”
話音又小聲又含糊,孫子高嚴耳朵貼過去,連聽兩三遍才明白,驚慌回答道“不曉得是什么,其聲如霹靂,撼如地動,城墻已經開裂了”
“降,快降”高六哥忙說。
高嚴問道“可叔父和一半族人,被遷去燕山府了啊。我們若降,叔父與族人怎辦”
“顧不得那許多,”高六哥說道,“明軍有此利器,又改朝換代兵強馬壯,金人是萬萬打不過的。快快派人出去請降”
就在爺孫倆商量投降時,一個家奴狂奔而來“不好了,不好了,那些民兵反了”
金國的民兵,又叫簽發民軍,后來干脆改叫簽軍。
高家接到命令協助募兵,即把附近丁口召集起來,送到軍帥那里簽發為軍隊。如今卻是剛剛召集,還沒來得及給完顏鉤室送去,遇到明軍渡海而來就直接拉到鄔堡防守。
高家鄔堡當中,三分之二都是還未簽發的民兵
這些人非常厭惡打仗,就算跑去中原打贏了,搶到戰利品他們也分不得幾個。因為上面還有軍帥,還有女真士兵,那些人分完了肉,才輪到他們喝點湯。
十幾輪炮擊,仿佛即將天崩地裂,鄔堡內的民兵終于扛不住了。
他們在幾個頭人的帶領下,開始向高家的私兵發動進攻,還有人離開城墻跑去放火燒屋發信號。
“堡內起火冒煙了”
趙立舉起望遠鏡,看到鄔堡東北側一角城墻,已經被上百個民兵占領,正胡亂揮舞旗幟引導明軍攻城。
“殺進去”
趙立當然不怕是誘敵之計,城內起火,守軍大亂,敵人佯敗他都能打成真敗。
從山東過來的明軍沒動,他們列陣防御北方,因為遼陽援軍已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