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居肥鄉的賈氏族人,以賈易簡為首領,他作揖道“故土難舍,老朽年近古稀,只求落葉歸根葬于祖墳之側。”
汪大臨說“此孝道大義也,不如老先生百年之際,再由子孫護送靈柩回鄉安葬”
這話差點把賈易簡的肺給氣炸,他是想活著回鄉拿回家產,而不是躺在棺材里回鄉入土
“請縣令做主”賈易簡再度作揖。
汪大臨為難道“分拆遷徙大族,乃朝中相公們的決議,俺一個縣令哪里能更改爾等在肥鄉已經落籍,三十年內子孫不得再遷徙。想要回鄉,須得戶部尚書同意,不如老先生給戶部寫信”
賈易簡終于怒不可遏,用拐杖指著汪大臨“真定賈氏,世代顯宦,姻親遍布九州,子孫賢才無數。你一個小小的縣令,竟也敢欺辱到賈氏頭上,就不怕今后會遭報應嗎”
汪大臨也怒了,猛拍桌案說“你賈氏在故宋世代顯宦,俺卻是大明新朝的縣令,少拿前朝的富貴來呈威。再敢咆哮公堂,便將其叉出去”
雙方不歡而散。
汪大臨也出身南方望族,他本來是同情賈氏的。
但拆分遷徙大族是中央政令,他怎么可能為了幫賈氏回鄉,跑去上疏朝廷請求戶部朝令夕改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分拆到各地的賈氏族人,開始互相通信串聯,并派人到開封哀求故舊幫忙。
但屁用也沒有,這事兒得戶部尚書錢琛簽字蓋章
類似的家族還不少,賈氏屬于勢力最強大的一個。
正因其強大,被朝廷給盯上,小一些的家族反而能自己跑回鄉去。
朱銘對宗澤說“在諸多財產糾紛的案子里,應當更偏向于南逃的家族。他們曉得家國大義,不愿臣服女真蠻夷,卻因舉家南奔大明,而被投金的家族霸占財產。這是不合道理的,不能讓他們受委屈”
“是。”
宗澤對此無所謂,他家雖然世代書香,但距離成為大族還遠著呢。
宗氏祖籍南陽,五代時遷居江南。因為扛不住苛捐雜稅,又舉家遷去義烏山區,靠開荒種地艱難生存繁衍。
宋朝開國之初,賦稅稍微輕了些,宗氏這才從山里搬出來。
但依舊是鄉下小地方的家族,而且繁衍百余年之后,家族地少人多難以為繼,宗澤他爹又帶著一部分族人遷徙。
朱銘說道“不論是投金的大族,還是回鄉的投明大族,一切以田契為準。拿不出田契的,田產一律充公分給流民佃戶。河北官兵和抗金義軍,應當優先分得無主良田”
“是。”宗澤記下。
朱銘繼續說“族人超過三百還不分家的,勒令其立即分產析戶。族人超過五百還沒分家的,強行拆分遷徙別處。趁著剛剛結束戰亂,要快刀斬亂麻把他們壓住”
宗澤提醒道“殿下,這種事情很難辦,地方大族必定聯合吏員抗命。他們不敢公然違抗,卻可以陽奉陰違,縣令、主簿稍不注意就會被蒙騙。若是縣令、主簿能力不足,甚至政令都沒法出縣城。”
朱銘說道“那就傳令各縣主貳官,他們如果制不住地方大族,可以申請調兵去辦事,我每個縣給他們三百兵。我不會覺得他們無能,如果把事情辦好了,反而還會嘉獎他們”
“是”
宗澤心中嘆息,不聽話的河北大族要遭殃了,太子殿下竟然直接動用軍隊。
河北一片狼藉,各縣百廢待興,正好可以搞攤丁入畝。現在就搞攤丁入畝,其實不利于河北恢復生產,因為會打擊多開荒地的積極性。但有利于河北人口恢復,百姓會更愿意登記戶口和多生孩子。等人口多了,一二十年以后,自然熱衷于開荒。
宗澤身為河北左布政使,前幾天終于把省城遷到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