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連山河二十余里,金兵前方又是一條小河。
此河一過,地形更加開闊。從山麓到海邊,整整十二里的寬度,金國騎兵皆可縱馬馳騁。
復行兩里半,完顏宗弼指著前方的小山丘說“便以此山為中心扎營。”
遼金時期,這里人口不多,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地名。
但在八百年后,這里會爆發一場著名戰役塔山戰役
塔山沒有塔,也沒有山。
完顏宗弼指著的小山丘,已是方圓十里的制高點。
他把帥帳設在山丘上,居高臨下控厄八方,士卒和民夫圍繞著小山扎營。
完顏宗弼麾下,此時僅有猛安謀克兵五千余,另有六千來自各族的簽發民兵,還有幾千只帶著簡陋武器的無甲民夫。
營寨扎開,向西靠近小河,向東延伸出一里多。
金兵第三天的扎營點,必然在塔山附近,而且這天的路途較短,時間充足必然過河再扎營
而塔山附近的制高點,就那么一座小山丘,完顏宗弼的帥帳鐵定設在山丘上。完顏宗弼的精銳騎兵,多半也會留一支在山上,遇到戰事可朝四面俯沖。
剛剛去南邊營寨搭建木柵欄,已把李和尚累得夠嗆,卻只給一碗稀粥就打發了。
但錦州一直沒變,因為它是遼國皇帝的私州。
這種行軍隊形極易遭受攻擊,四太子金兀術勒令全軍著甲趕路。不但隊伍的前后方,派出大量騎兵探查,甚至派出精銳去海邊觀察。
第三種,堅固營壘。
一碗夾著麥麩的稀粥下肚,李和尚還是感覺肚子餓。他捂著肚子蜷縮躺下,自言自語道“睡吧,睡一覺就飽了。”
第一種,插槍為營。
完顏宗弼用望遠鏡觀察南邊,下令道“朝著大海的方向,當樹立柵欄,夜晚小心防備”
雖然此地已經距離錦州很近,屬于金兵的控制區域,但完顏宗弼還是擔憂明軍從海上來襲。他在東西北三面插槍為營,卻在面對大海的南邊樹立柵欄,同時派出騎兵前往海邊巡邏。
前兩日,大家都很慌張。
忙活一通,天色將黑。
他的不知多少輩祖宗,在遼國初年被俘虜,跟其他漢人工匠、農民一起,集體遷徙到錦州這邊定居。
吃得最好的,當然是那些猛安謀克兵。
李和尚的祖輩們,世世代代為工匠,每代至少得有一人繼承職業。因為遼國皇帝派來許多貴族管理錦州,工匠之家要輪換著給皇帝及貴族服役,免費給官府或貴族制造各種物品。
遼末大亂,錦州也死了不少人。
李寶坐船走得快,已然等了一天一夜
其中兩千明軍,藏在方圓兩里的小島上打漁山島。
他甚至能猜到金兵每天的扎營點,金兵在半夜撤走,下午時分差不多抵達興城河。因此,金兵第一天的扎營點,必然在興城河的東岸或西岸。
大軍在外,扎營有三種方式。
另外三千李寶的嫡系精銳,昨晚摸黑登陸,朝著北邊連夜行軍,隱藏在北面山麓的山溝里。
李和尚捧著一碗麥粥,不但粥很稀,而且夾雜著許多麥麩。他嘀咕道“一天吃兩頓,全是稀的,這還怎么趕路”
可防止小股敵人和野獸,多用于快速行軍途中,或者是不那么危險的區域。
李和尚不是和尚,他是一個工匠。
但金人攻下燕山府,遷徙大量人口過來,錦州這邊迅速恢復生機。
金兵第二天的扎營點,多半在后世的葫蘆島市。那里有兩條河,就看金兵會過了哪條河再扎營。
不僅有連夜撤軍的原因,還有沿途地形崎嶇狹窄,隊伍跟長蛇一樣拉得老遠。
這種需要挖壕溝,構筑壘土墻,營內還要有了望樓、箭樓等設施,多用于兩軍對壘或者危險區域。
現在終于能安心睡覺了,前方就是錦州,四下一片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