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生,阿生”
全場吶喊聲響起,不少觀眾激動得站起來,很明顯這接球的是個明星。
朱銘已經半年沒來看球了,搞不明白什么情況,隨口問道“阿生是誰”
身邊妻妾多不知道,只有鄭元儀說“我陪娘娘來看過幾場,都是被李待詔拉來的。有一場也這樣喊后來問了問,有個叫李阿生的踢得極好。”
這個李阿生就是球頭,對面的左右竿網一起圍堵,甚至散立也沖過包夾。
李阿生連忙把球傳出。
正挾接球傳給副挾,副挾搖晃過人,又把球傳給跑位過去的李阿生。
新規則設立了禁區,只有進攻方的球頭,以及防守方的左右竿網可以進入禁區。并且,禁區之內不能再身體接觸,只能用其他方式進行干擾,否則半空中只有籃筐大的球門怎么打得進
同時,球頭在運球進入禁區之后,皮球不能再落地。一旦皮球落地,就判進攻方喪失球權。
整套規則,就一大雜燴。
朱銘非常不喜歡宋代蹴鞠方式,全程皮球不能落地,為此制定了雙方球員不可身體接觸的規則。技巧性倒是很高,但對抗性實在太弱。
而東京的足球運動員,也非常不喜歡朱銘的規矩,認為朱太子那種踢球方式過于野蠻。
雙方折中融合,即變成現在的四不像。
反而是在軍中,完全變成現代足球,那打起來才叫激烈呢。
只見李阿生用身體各個部位,顛著皮球不斷移動調整。對面兩個防守球員如臨大敵,他們不但要干擾進球,還得防止身體接觸,如果李阿生帶球撞到他們,反而屬于防守方球員犯規。
“刷”
一球飛出,應聲入洞。
全場歡呼。
以前的球門有十米高,現在變成五米,對蹴鞠高手來說太容易了。
朱銘卻感覺很沒意思,禁區內的對抗性太差。
朱銘把白勝叫來“告訴四大社、六小社的十支球隊,他們平時怎么踢球我不管。但只要是在這里打比賽,必須按照軍中蹴鞠的規矩。另外在元旦之前,把這里的球門改了,改成軍中那種貼地的大球門”
“是”白勝對此無所謂,他又不喜歡蹴鞠。
在朱銘的百無聊賴當中,一場足球賽終于打完,接下來又是一場馬球賽。
金國使者非常喜歡這玩意兒,他們看得眼前一亮,決定回國之后也搞馬球。
馬球賽結束,才真正進入正題。
場中豎起許多箭靶,朱國祥派人給各國使者傳話,問他們是否派代表上場騎射。
最先上場的,是西夏代表。
這是一個叫往利重信的年輕人,他去場邊選了匹好馬,用自帶的弓箭進行射擊。
規則是從場邊打馬奔出,至第一個箭靶時,必須奔馳出一定速度。每隔二十米豎有一靶總共設立了十個箭靶,而且中途不能讓馬兒停止。
往利重信第一箭即射中十環,第二箭射中了八環,看樣子西夏使節團早有準備。他們早就打算參加春天的御射大會,只不過現在提前到冬天而已。
可惜第三箭亂了手腳,馬速越沖越快,又騰不出手去勒馬減速,竟然來不及拉弦射得脫靶了。
十箭射完,共計五十七環。
往利重信垂頭喪氣回到觀眾席,他一時大意,沒有仔細思考規則,臨射之時搞得手忙腳亂。
“撒八,你去。”完顏宗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