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之所以說采完了,純粹是冶煉技術不足。
吹灰法而已,唐代就已出現,且日本也學了去。只不過,宋代多次改進吹灰法,日本學到的技術卻停滯不前。
那位探礦老師傅,甚至在對馬島的廢礦石當中,發現了許多可以煉銀的礦石
暴殄天物啊
朱孝忠奉命出海的第一年,就超額完成任務。他不但發現了石見銀山,而且發現了對馬島銀礦。
古代的中日航線有三條,適合冬天從日本出海的航線,是走琉球群島至中國的福建。
日本使節團,在冬季抵達福建之后,由于逆風逆水無法走海路。于是在福建官員的安排下,翻山越嶺前往浙江,一路順著運河北上。
他們焦急得很,到了北方,河流冰凍,甚至踏雪趕路到開封。
擊敗其他和尚成為正使的圓信,無比感慨的對大江維順說“明國皇帝是天魔王轉世啊,我們在福建寺廟歇腳時,那里的和尚就哀嘆官府抑佛,到處拆毀寺廟沒收寺產。到了開封,竟連傳聞中的太平興國寺都沒有和尚了。”
大江維順說“他國之事,我們不要去管。法師能夠協助上皇,以無上法力擊敗石見國的妖魔大軍嗎”
圓信頓時沉默。
鳥羽上皇也找過他們近畿地區的三大法師軍團,面對這個棘手問題都顧左右而言他。
這些和尚擁有僧兵不假,但也就搶地盤時賣力,偶爾欺負一下平民百姓。平忠盛三萬大軍都敗了,和尚們怎么敢派僧兵出馬
雪霽初晴日本使者們,被允許在東京城溜達,全程都有一個鴻臚寺官員陪同監視。
自幼熟讀中國經史子集的大江維順,在城里瞎逛一圈之后,漸漸生出自卑之情,對圓信和尚說“一路走得著急,沒有領略沿途城邑。今日游覽開封,方知書上所載中國繁華,文字不能描述其萬一也。”
圓形和尚點頭“確實富庶。”
身高不到一米四的大江維順,看著街上的販夫走卒,又感慨道“中國皆長人也,此族種之優劣。兩國交戰,就算不用法術,明人身長體大披上堅甲我大和勇士也不是對手。”
大江維順的親爹,畢竟是平安時代最后一位軍事家,而且還給族中子孫留下了兵書。
身為大江匡房的次子,大江維順雖然沒帶過兵,但他的基本軍事戰略眼光,其實超過很多帶兵打仗的大鎧武士。
他沿途觀察中國的社會繁榮程度,又看到了駐守城門的士兵,最后干脆觀察中國的平民。得出的結論近乎絕望,在強大的中國面前,日本猶如一只螞蟻。
一個小販挑著擔子,從大江維順面前走過。
“嘿”
小販好奇瞅向日本使節團,隨即發出一聲怪笑,估計是被這群穿著絲衣的猴子逗樂了。
大江維順聽到笑聲,心中憤怒的同時,又莫名生出自卑感。
下午回到四方館,大江維順開始記錄今日見聞。
寫著寫著,突然有一個想法日本貴族可挑選分家女,與渡來唐人借種。借種所生子女,各家的主宗可擇其通婚,慢慢改良日本貴族的人種劣勢。
甚至可以不用通婚,主家和分家直接近親結婚,不讓借來的優良血脈外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