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
梁門外的蔡京宅邸,面積實在太大了。
它被太子下令一分為四,而且四座宅院之間,還壘砌圍墻隔出巷道,這四座新宅依舊顯得氣派。
閣部院重臣們住在前宋的尚書省衙門附近。
蔡京宅邸分出的四座新宅,四年前分別賜予四位官員。其中一處,便由施如常分得,而且還是臨河的那一面。
桂州施家不算望族,但也絕非什么鄉下土豪,祖上那也是出過進士的,只不過最近兩三代漸漸衰落。
朱銘被編管桂州之時,施如常被好友拉去聽講。
八目之說,讓施如常茅塞頓開,把他聽得是熱血沸騰。
這位不滿二十歲的廣西士子,就此追隨朱銘一路北上。雖然起兵造反把他嚇了一跳,但在朱氏父子攻占漢中之后,施如常很快就跟著陳東一起效忠。
他辦事能力極強,在諸多從龍士子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朱銘最器重的少壯派官員之一。
基本是當成未來閣臣在培養,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再過兩年還會外放為治民官。
心態究竟是從何時發生變化的,施如常自己都說不清楚。
他查了許多貪腐大案,也因此見識到何謂奢華享受。
即便被召回京城之后獲賜一部分蔡京舊宅,俸祿也能支撐仆人開銷,而且辦案立功另有賞賜,但施如常還是覺得難以滿足。
憑啥別人可以紙醉金迷,而自己卻得“節儉清貧”
咱當初追隨太子起兵,冒著殺頭風險造反,拯救萬民于水火當中。如今再造乾坤,于國有大功,是不是該好生享受享受了
他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
有人送來珍貴的古本,只讓他在小案子里通融一下。施如常猶豫扭捏半天,終究還是收下了,反正只是小案子,于國于民無傷大雅。
一步踏錯,墜入深淵。
他漸漸喜歡上這種生活,已經不單是錢財和藏書的事情,被人巴結、奉承、討好、敬畏這才是施如常最想要的
他才二十多歲,平步青云,意氣風發。
當初不顧家人反對,執意追隨朱銘奔走,那個純粹少年早已死去,如今只剩下一個官場油條。
偶爾半夜驚醒,施如常也感到恐慌。
大部分官員雖知道新朝法令很嚴苛,但只要不懲罰到自己頭上,他們還是抱著前宋的做官心態那不叫貪,順手弄點錢財而已,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施如常卻非常明白,這種觀念有多么可笑,他已親手送走了三十多個貪官
打算拉大家一起死的應善,同樣十分清楚其中厲害,因為應善也是督察院官員。
當皇帝勒令三法司會審時,施如常就明白自己完蛋了。
他整夜睡不著覺,白天還要裝作若無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