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貫。”
“那只呢”
“十二貫,好驢。那匹更貴,要十五貫。”
“騾子又怎賣的”
“這是馬騾。二十貫”
騾子,非常值錢
中國從唐宋時期,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前,騾子始終比挽馬、馱馬要貴得多。
尤其是“馬騾”。
因為“馬騾”對老百姓而言優點太多,它繼承了馬媽媽的體型、靈活性和奔跑能力,又繼承驢爸爸的負重能力和疾病抵抗力。還性格溫順,而且不挑食。
南宋時期有個非常離譜的記載,黃州一匹幼年馬騾,直接抵價一百貫只略低于當時的邊軍戰馬價格南宋通貨膨脹嚴重,而且戰馬特別貴。
也就是說,別看大明的騾拉戰車似乎很土。
就軍費成本而論,跟全部使用普通戰馬拖拽沒啥區別。
“官家出宮了,快去看啊”
正在購買驢和騾的洛陽百姓,紛紛終止交易跑去看皇帝。
如果被開封市民知道,肯定嘲笑他們是土包子。
卻見朱雀大街兩側,已經擠滿了百姓。附近的街道和店鋪全空了,就連掌柜、伙計都不再守店,擠進人群當中墊腳眺望。
這是遷都之后,皇帝第一次正式出宮。
“萬歲”
“官家,官家”
人們瘋狂招手歡呼,對皇帝表達發自內心的喜愛。平定亂世、減低稅負只是一方面,還有朝廷遷都之后,洛陽百姓更容易賺錢了。
工資跟著房價一起漲,基本消費品價格卻只略有上漲。
這是準備做得很足,提前調來大量物資,而且還約談了洛陽商賈。
呂好經讓仆人牽一匹馬,自己跨上另一匹,把皇室隊伍看得清清楚楚。他對被擋住視線的仆人說“官家騎著駿馬,端的威風凜凜。后面幾輛馬車,定是用漳絨做車廂布,遠遠看著能映射日光”
“退后,退后,不要往前擠”
護駕的侍衛如臨大敵,橫著長槍擋在兩側,生怕有人趁亂行刺。
折騰半天,總算順利出城。
繼而折道一路向東,在龍門石窟以北七八里,踏著石橋過伊水直奔東溪園。
早在唐代,這里就是洛陽最大的園林,北宋時期又變成皇家園林。現在成了大明皇室的避暑地,朱銘打算帶全家來熟悉熟悉。
順便,看看那里剛運來沒幾天的良駒。
陪妻妾兒女們,進園子耍了一陣,朱銘就騎馬前往附近的天駟監新馬場。
得知皇帝要來巡視,太仆寺卿徐俯,昨天就出城做準備。
徐俯是黃庭堅的外甥,歷史上張邦昌僭位稱帝,他不愿屈身偽朝就辭官了。又聽說有官員避諱張邦昌,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徐俯直接將身邊婢女改名叫“昌奴”。
只要家里有客來訪,他便大喊“昌奴”接客。
張邦昌得知此事,也不敢做什么
“陛下,這些都是去年夏天以來誕下的馬駒。”徐俯指著幾匹小馬說道。
朱銘去年在遼東打仗,今年初回來也忙,一直沒空去天駟監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