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鏜也笑起來“第一次犯錯只是警告,第二次犯錯懲罰跑步,第三次犯錯就要打軍棍。第四次犯錯,直接開除處理。開除之后,還要通知其戶籍所在官府,此人永遠不得再參加科舉。軍校創立至今,已經開除了二十多人,八成以上屬于世家子。”
朱銘點頭贊許“是該這樣嚴格。”
張鏜又說道“今年春天入學的新生,皆選自滅金立功的軍士。雖然必須識字才能選送,但好多人的文化功底,都只能勉強寫信而已。前三個月,主要教他們讀書識字,每天抽時間操練一陣,其實還沒有正式教授兵法。”
“今天開始吧,選那些文化最好的。”朱銘決定旁聽一堂課。
張鏜立即去安排,很快就有十八個學生,被叫到一間教室里開課。
這十八人,皆來自北方各軍。
最高級為百人將,最低級只是個什長。
他們見到皇帝都非常激動,在課堂上坐得端端正正。
張鏜親自當老師講課,一邊用粉筆在黑板寫字,一邊說道“翻開你們手里的兵法要略。這本書是陛下親自指導編撰,由樞密院、兵部和軍中將帥合著,最后由已經致仕的種相公親手所編”
“秦漢以來,有兵家四派。即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兵權謀涵蓋最廣,涉及諸多要素。陛下概括為戰略戰術,包含廟算、軍制、后勤、情報、戰法等等。”
“兵形勢主要側重戰術運用。”
“兵陰陽則是講究天文地理和陣法。”
“兵技巧則是軍隊的征發、訓練、管理,還有軍餉、軍糧、被服等后勤,亦有兵器的研究、制造和使用。”
“這兵家四派,側重點不一,有的還互相重合。現在我們把它糅合起來,重新劃分為八個內容,即軍制、后勤、情報、兵器、征解募兵和退伍、操演、戰略、戰術。”
“今天要講的是軍制。”
“我大明軍制,皇帝是全軍最高統帥,繼而是內閣、樞密院和兵部。內閣決定是否出兵,并上奏皇帝獲得許可。樞密院決定怎樣出兵、何時出兵、何地出兵。兵部主管選將、征兵、操練,并與戶部、工部接洽后勤。”
“全國軍隊,分為野戰軍、駐防軍和漕軍。野戰軍是精銳主力,包括禁軍也是野戰軍。駐防軍駐扎各地,平時負責征討境內叛逆和匪寇,戰時跟隨野戰軍一起作戰。漕軍負責運輸,戰時民夫也暫歸漕軍管轄,關鍵時候漕軍也要參與作戰。”
“各省有總兵和都指揮使。總兵負責領軍作戰和日常操練。都指揮使負責征兵、退伍和后勤供給。總兵直屬于兵部,承平富庶之地,可以不設總兵,日常操練交給都指揮使。戰亂之地,一省可設兩三個總兵。”
“另有副元帥一職,只在大戰時設置,用于統領數省兵馬。戰后,副元帥必須解職。而元帥一職,只能由皇帝、皇子或親王臨時擔任。”
“還有都護府”
“再說軍銜和軍職”
十八個學生認真聽著。
有人顯得很興奮,他們雖然從軍多年,卻是第一次了解大明軍制的全貌。
有人則略顯失望,而且聽著聽著想打瞌睡。他們是來學習兵法的,結果全是各種機構、官職和制度,一下子實在記不了那么多。
這堂課,足足講了一個小時,到后面越講越細化。
張鏜放下粉筆,拍手說道“今日,皇帝陛下親自視察軍校,有請陛下為諸生訓話”
“啪啪啪啪”
學生們精神一震,連忙坐直了拍巴掌。
朱銘走上講臺,也不說什么虛頭巴腦的,指著其中一個學生問“你叫什么名字原為何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