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開始瀏覽禮部呈上的廟號、謚號,然后隨手畫了一個圈,再提筆添上幾個字“就給趙佶定這個吧。”
朱銘想了想說“就叫宋末帝吧。他還活著呢,不用給廟號和謚號。”
說得通俗一些,通寫幾個朝代的稱“某某史”,單寫一個朝代的稱“某某書”。
記錄趙宋歷史的宋史,應該稱宋書才對。
但南北朝已經有一本宋書,現在怎么取名都不合適,只能打破修史傳統改為宋史。
趙宋已經打破傳統了,遼國、金國的史書,是否也該跟著一起改呢
朱銘仔細思考一陣,說道“以前怎樣修史且不管。從今往后,正統王朝稱史,偏安朝廷稱書。金國存續太短了,且首都遠在邊辟,把它當成偏安政權即可。”
“我大明編修的各國史書,就定名為宋史、遼史、金書、西夏書、高麗書、大理書、安南書、高昌書”
胡安國端正作揖,表情十分嚴肅,因為這是在定正統。
即在大明朝廷眼中,只承認宋遼為正統,其余皆為偏安政權。
起居郎陳鰲,持筆之手猛然一抖,他的關注點明顯不同。
皇帝這是已經決定掃滅諸國啊
陳鰲有點興奮,年輕人嘛,誰不幻想漢唐盛世
胡安國卻當啥都沒聽到,作揖之后默默退下。他主修春秋學問,而且還是董仲舒那一套,本來就支持皇帝掃滅諸國。
等胡安國離開,朱銘問陳鰲“你與公主大婚之后,是留在京城做駙馬都尉,還是外放出去做地方官”
陳鰲聞言一喜“官家,大明駙馬能外放嗎”
“做不得大員,頂多能升為知府。不想做官了,可以回來做駙馬都尉。”朱銘說道。
陳鰲身為進士,其實不太想做駙馬。
可朱國祥就是相中了他,實在是君命難違。同時,朱國祥答應取消“賓客之禁”,陳鰲這才硬著頭皮愿意尚公主。
宋代的所謂賓客之禁,就是公主和駙馬,不能隨意結交大臣。跟某某官員喝酒,都必須提前打報告,駙馬王詵就是因為結交蘇軾被貶官的。
但是,宋代對于駙馬的約束,又經常出現例外情況。
比如駙馬柴宗慶,就跑去做過濟州通判。宋仁宗對此抱有戒心,于是再派一人去“輔佐”。
甚至南北兩宋,還有幾個能帶兵的駙馬。
最終解釋權,在皇帝那里。
陳鰲拱手道“臣愿外放”
“那就給你一個近畿縣令職務。”朱銘笑著說。
近畿,此時特指洛陽府十三縣。
答應外放駙馬做地方官,是為了安撫陳鰲,畢竟考上進士不容易。
但肯定不能放得太遠,一來防備駙馬為非作歹,二來方便公主隨時回京探親。
陳鰲現在是破罐子破摔了,他決定好生做幾年文官,過一把治理地方的癮。
然后回京擔任駙馬都尉,按照規矩慢慢提升爵位,如果壽命很長指不定能升到國公這種國公的后代,襲爵遞減速度更快,三四代之后就變成白身。除非子孫能夠立下功勛,靠自己的本事重新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