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聲聲馬屁,朱銘還能保持清醒:“這些西夏中低層文官,對于戰事沒有什么幫助。他們的實力太過弱小,哪里能跟帶兵武將斗?不過嘛,奪取疆土之后,治理西北用得上他們。主要還是那個蕭合達,他雖然被蠶食兵權,但還控制著大半個夏州。有他在夏州配合,橫山可以作為主攻方向之一。”
“著令陜西布政司、都指揮司,妥善安置越境乞食的西夏饑民。在饑民落籍分田之后,立即編為保甲。如此兩三年,陜西邊境就能人口充實,出兵的時候民夫數量充足。”
“在此前調糧的基礎上,戶部再調三十萬石糧食去陜西,并免除今年的夏糧。今年的旱情無論多嚴重,陜西都不能餓死人,也不要讓越境的西夏饑民餓死。人口充足了才好打仗!”
“從明年開始,慢慢增加陜西各府縣的糧食儲備。讓地方官在三年之內,把常平倉給我堆滿。明年、后年若有災情,盡管上報朝廷,御史核實之后,朝廷會繼續調糧賑濟。”
“要用三年時間,把陜西變得糧草充足。一旦開戰,就不用從外省遠途運糧,一鼓作氣把西夏給滅掉!”
這番話說完,大臣們都很興奮。
如果說幽云十六州,是前宋君臣最大的痛。那么該死的西夏,就是排名第二的痛。
北宋和西夏的交戰時間,是跟遼國交戰時間的好幾倍。
從北宋建國初期就一直打,到了北宋滅亡還在打。中間偶爾議和停戰,沒停幾年又開始打,耗費了北宋無數的錢糧士兵。
而今,西夏終于覆滅在即了!
朱銘問道:“黃河治理得怎樣了?”
秦檜回答:“已進行第一次分流。但今年黃河中上游干旱,水量不是很大,暫時看不出分流的效果。如果有秋汛,并且毫無危險,可酌情進行第二次分流。后續投入的錢糧不多,朝廷可以放心的對西夏用兵。”
“很好。”朱銘點頭道。
朱銘害怕秦檜任用的官員出紕漏,黃河工程一直由閣臣趙佺的兒子主持。
不過秦檜畢竟是工部尚書,也派了幾個自己的心腹,跑去協助趙逢吉治理黃河。
御前會議結束,大臣們自去安排工作。
今年陜西大旱,朝廷大規模運糧過去,不會引起西夏君臣的懷疑。
明年、后年繼續運糧囤儲,也可以借著缺糧的名義。
等陜西糧草儲備充足,等西夏逃來的災民安定下來,人口和糧食都不缺的時候,就可以找一個借口突然出兵了。
開戰理由是現成的,西夏暗中勾結西遼,已經背叛宗主國!
什么,你沒有背叛?
那好,大明即將遠征西遼,你們西夏立即出兵出人幫忙。并且大明的軍隊,需要從河西走廊借道。
借給李乾順十個膽子,他都不敢讓明軍進入河西走廊。
不愿借道,就坐實了背叛之名。
仔細想了想,朱銘又給李彥仙寫信,讓他把蕭合達的私生子送去輞川谷讀書。順便做人質。
就在這種時候,大明使節船隊順利回國。
一起跟來的,還有大小數十個國家的使者。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