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其他學問的,也當嚴格論證和實驗。我聽說還有一種邏輯學,中國先秦時候的辯學,印度傳來的因明學,其實都有邏輯學的影子。但又跟邏輯學不同,這門學問也可以深入研究。”
“程瑀剛才說,還從綠衣大食帶回一本《光學之書》。這本書也可以認真研究嘛,跟我大明的光學互相印證,取長補短之后刊印成書。”
緊接著,朱銘又吩咐好生照料馬種,對來自各國的良駒進行雜交繁育。
又讓正在實習的新科進士,摘抄胡銓的各國記錄。除了那些有助于航海的關鍵信息,其余什么風土人情、海外見聞,都可以抄下來編撰成小冊子。
朱銘甚至打算讓翰林院,聯合各國使者、學者,整出一本《天方夜譚》來。
書里的故事,取材自所有國家,從西邊的埃及、塞爾柱,一直到東邊的三佛齊、阇婆國。有什么離奇傳說、民間異聞,通通可以編進去。
也不說什么鼓勵國民出海,至少可以提升國民的眼界寬度。
這本書如果暢銷起來,能讓大明的官民士子都知道,海外還有無數有趣的國家和有趣的故事。
不要故步自封!
散朝之時,朱銘把胡安國留下,告訴他關于《天方夜譚》的想法。
胡安國問道:“陛下是想讓翰林院編一本志怪集?”
朱銘搖頭道:“非也。第一,要展現異國情調,涉及諸國的風土人情;第二,遣詞造句須得雅俗共賞,盡量用俗語來行文,可以直接講給鄉下的農夫聽;第三,各種故事必須是積極向上的,要贊美仁慈、善良、智慧、勇敢、忠誠、勤勞、堅毅。”
胡安國說:“俗語俗到什么程度?”
北宋的大儒在注解經典時,行文已經夠俗了,但對于底層百姓而言,很多時候還是看不懂。
朱銘說道:“市井小民平時怎樣講話,這本《天方夜譚》就怎樣行文。而且,必須寫得有趣。”
“這……恐怕不能讓學者來寫。”胡安國道。
朱銘突然想到一個人,笑著說:“翰林院把所有故事都編出來,最后交給李邦彥仔細修改。關于各國的內容,他如果讀不懂的時候,可以跟各國使者交流。”
“是。”胡安國道。
朱銘繼續說:“開篇我都已經想好了,故事發生在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區)某國。有一國王殘暴,每天都要納一妃子,并在雞鳴的時候殺掉。全國百姓恐懼不已,紛紛出逃國外。宰相已經找不到少女,又擔心自己被國王所殺。”
“宰相的女兒聰慧無比,主動嫁給國王為妃。并在每天的雞鳴之前,給國王講一個故事。”
“國王為了聽故事,就饒恕她一天。于是宰相的女兒,就堅持每夜給國王講故事,足足講了一千零一夜。”
胡安國驚訝道:“此書聽起來極為有趣。”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