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勒馬停止,笑著說:“各國使者也都試試。”
這里的鹿群由朝廷投放,時間太短還沒繁衍興旺,估計今天之后還得重新投放一批。
接下來幾年,得暫時休獵,讓野獸們好生繁衍。
各國使者興奮沖出,都想在大明皇帝眼前露一手。
只有周邊屬國和一些大國使者,注意力放在皇帝的騎射技藝上。
屬國使者們心里叫苦不迭,他們更希望大明有一個垂拱而治的皇帝。
皇帝騎射再厲害也不算什么,但那意味著皇帝尚武。
皇帝尚武,大明就尚武!
西夏使者曹摶聯想到今年的災荒,聽說有大量邊境饑民,逃到大明境內得到安置。其中有許多百姓,甚至就是西夏從宋國邊境擄走的。
大明的橫山地區,一旦人口充實,兩國就離戰爭不遠了。
以前的時候,北宋和西夏之所以打拉鋸戰,純粹是面對現狀迫不得已。
最初是宋國在橫山穩步推進,打下一個地方,立即修建堡壘。接著西夏也學到了,同樣在那里大修堡壘。
橫山一帶,遍布兩國堡壘群。
由于地形原因,必須一個接一個堡壘慢慢打。
可現在大明有火炮啊,面對堡壘群的時候,可以借助火炮平推過去。
前些天,鴻臚寺官員請曹摶喝酒,大談特談西北有孤忠。
并且還透露,大明武廟即將供奉張議潮的神位。
曹摶的祖宗,正是張議潮的外孫女婿!
自家祖上被大明武廟供奉,那么自己助大明滅夏,是否可以得到額外優
待呢?
問題是,自己的外甥是西夏太子啊。
外甥一旦繼位,自己在西夏就水漲船高。不到萬不得已,西夏還是別被滅掉最好,曹家可以繼續世代富貴。
但大明真的打來該怎么辦?
曹摶就很糾結。
前方突然傳來歡呼聲,不知哪國使者射中了獵物。
曹摶一拍腦袋,猛然想通了,老子糾結個屁啊。
只要西夏未露敗績,自己快快樂樂做國舅便好。如果西夏戰爭失利,自己就趕緊做內應幫忙,最好直接把家族改為姓張,將曹氏香火轉為張議潮的香火。
我可以是曹摶,也可以是張摶。
“駕!”
曹摶打馬沖出,結果鹿群已經逃散,根本就尋不見獵物。
曹摶看著手里的弓箭,發現得選好時機,否則便如眼前這般撈不到好處。
投明太早,家族可能毀滅。
投明太晚,無法體現曹氏一族的價值。
這個時機可不好把握啊。
(前面好像有一章,把太子名字錯寫成了朱襄。)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