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耶律大石出兵西喀喇汗國,讓馬黑木二世無法出兵幫助桑賈爾。同時,西喀喇汗國南邊的那些屬國,也被堵住了最短行軍路線,無法出兵支援塞爾柱平叛——其實是在給那些屬國不出兵的借口。
同時,阿即思叛亂也吸引來火力,導致塞爾柱軍隊無法援救馬黑木二世。
這兩人合作,可謂各取所需,把塞爾柱蘇丹給坑慘了。
由于好幾個屬國無法參戰,塞爾柱軍隊竟然難以快速獲勝。
西遼都占據費爾干納盆地了,桑賈爾還在花剌子模繼續平叛,這場叛亂戰爭估計能持續一兩年。
得知近百高僧抵達,耶律大石匆匆趕回虎思斡耳朵。
蕭查剌阿不第一時間引他去圖書館,指著近萬卷書籍說:“陛下,臣從大明請來四千卷佛經、五千卷圣賢之書。”
耶律大石驚訝道:“朱皇帝居然這么大方?”
蕭查剌阿不說:“朱皇帝非常慷慨,還對陛下贊嘆有加,說英雄不論到哪里都是英雄。”
“他真這般說的?”耶律大石問道。
“千真萬確,”蕭查剌阿不說道,“朱皇帝還承認大遼是炎黃族裔,亦為華夏正統。他們……他們還在編修《遼史》,把大遼與宋國并為正統。”
耶律大石又喜又怒:“大遼還在,他憑什么編修《遼史》?還有,為何不是《遼書》?”
蕭查剌阿不解釋道:“南北朝有一部《宋書》,因此明國把宋國史書命名為《宋史》。并且朱皇帝還說,今后正統為史、割據為書。譬如那金國史書,就被命名為《金書》。明國君臣,隱隱把我們稱作西遼。”
“算了,他們愛怎么稱就怎么稱,誰讓我們失去了大遼故土?”
耶律大石一聲嘆息:“也不曉得何時能殺回去。”
蕭查剌阿不說道:“陛下,臣在明國仔細觀察。發現那里君臣相得、政通人和,即便剛剛遭遇全國大災,也沒見到成群流民乞食。陜西、河南之地,饑民在災后就回鄉了,而且免除本年賦稅,官府還在給饑民發放種子。如此大國,不易攻取,朱皇帝極得民心。”
耶律大石沉默許久,感慨道:“朱皇帝胸懷博大,愿贈我萬卷書籍,我又怎能恩將仇報?中國有此英主,我大遼想要收復故土,恐怕只能寄希望于子孫了。”
蕭查剌阿不又說:“西夏去年也大旱,由于賑濟不利,好多饑民逃去明國。臣今春途經西夏,發現鄉野人丁不興,許多貴族都奴隸不足。有些奴隸是逃了,有些奴隸是死了。這不
僅僅是因為大災,還因為對奴隸過于苛待。”
“以前西夏奴隸死了,可以去宋國邊境劫掠補充。可明國建立之后,西夏人不敢再劫掠,導致奴隸越來越少。”
西夏的鐵鷂子確實厲害,但真正的根基是擒生軍和撞令郎。
擒生軍是西夏的基礎兵種,巔峰時有十萬之眾。他們擄走宋國邊民做奴隸,又從聽話的奴隸當中,遴選強壯者編為撞令郎部隊。
撞令郎雖是炮灰,但打起仗來也頗勇猛,而且每戰必沖鋒在前。
如今,西夏已經有十年無法劫掠漢人為奴,自然也不能從奴隸當中挑選炮灰。
沒有漢人炮灰作為前軍沖鋒,就只能由擒生軍頂在前面。
擒生軍愿意嗎?
那些擒生軍油滑得很,來自西夏各個部落。他們如果損失慘重,草場或耕地會被鄰部侵占。
這種情況之下,擒生軍是優先保存實力,絕對不可能拼死奮戰。
兩國交戰起來,恐怕西夏軍隊會潰得很快!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