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國中后期,由于大部分契丹人沒有姓氏,于是契丹平民也紛紛取姓耶律和蕭。
至于驢糞,純屬音譯。
北地漢人喊順了口,民間通稱為“驢糞”。
一些契丹貴族覺得不雅,書寫的時候便譯做“旅墳”。
蕭驢糞還在吃羊肉,一個牧民挎著弓箭走來。
牧民低聲說:“驢糞首領還沒下定決心?你那位鄰居可是答應倒戈了。”
蕭驢糞用指甲剔著牙縫里的肉碎:“什么時候動手?”
牧民說道:“等城墻跨塌一處,當天晚上就動手。”
“不行,”蕭驢糞搖頭說:“第二天上午動手。我帶了許多族人逃來,還有老弱婦孺,夜里動手殺得太亂了。”
“也可以,我再去通知其他部落。”牧民笑道。
牧民叫郭思常,契丹名蕭狗狗。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哪族的,反正從曾祖父那時起,就在遼國德州(涼城縣)半耕半牧。
遼金大戰,他爹死了。
明金大戰,他哥死了,他自己也被明軍俘虜。
因為會說漢話,郭思常在山西俘虜營被選中,放歸草原給大明提供各種情報。
滅金之后,郭思常又常駐云內州,跟隨商賈前往東勝州貿易。在跟東勝州的首領混熟以后,又頻繁往天德軍城這邊瞎混。
岳飛、韓世忠殺到東勝州時,為啥那里的各部酋長,紛紛選擇投靠大明,而不是一路往西逃竄?除了畏懼大明兵威之外,還因為那里的各部酋長,想繼續跟大明商賈做生意賺錢!
鐵鍋、茶葉、食鹽,這三樣商品,把東勝州的酋長們籠絡得服服帖帖!
那里是河套北部貿易的中轉站,各部酋長大賺特賺,甚至已經習慣使用大明銅錢。
天色將黑,郭思常走向另一個部落的防區。
“訛里圖首領,蕭驢糞也答應了,你還在猶豫什么?”郭思常說道。
耶律訛里圖遞給郭思常一碗馬奶酒,低聲說:“西夏駐軍兵甲精良,我的族人只有兩三個著甲。鐵箭頭都不敢多用,平時射箭都用骨箭、石箭。貿然動手的話,恐怕不等明軍殺進城,我的族人就先被殺死了。”
郭思常笑道:“天德軍城里的西夏常駐軍,滿打滿算也才千余人。剩
下那些都是黨項牧民,控弦之士不到一萬。我們契丹、吐蕃、唐古諸部,加起來青壯卻是過萬的。我們比黨項人多,城外又有大明天兵,這有什么好怕的?”
耶律訛里圖搖頭:“城里的黨項兵,能夠統一指揮。可各族勇士,卻沒人來指揮,到時候亂起來恐怕還要自相殘殺。”
“那就等明軍殺進城,把你們全部屠光?”郭思常威脅質問。
耶律訛里圖猶豫不定,他其實誰都不想幫,既害怕城外的明軍,又害怕西夏威福軍司。
這個部落的實力比較強,郭思常開始利誘:“只要你們倒戈,便賜給鐵鍋50口、茶葉200斤、食鹽200斤。立功另有賞賜:奪下一處城門,加賞鐵鍋30口、茶葉300斤、食鹽300斤。如果能斬殺西夏將領,根據軍職大小繼續加賞。如果能斬俘西夏副都統,則加賞茶葉2000斤、食鹽3000斤,另賜絲綢一百五十匹、錦緞二十匹。”
“那么多?”耶律訛里圖聽得眼睛發亮,當即拍胸脯說,“我干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