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國主李仁孝,下旨讓強鎮軍司、朝順軍司立即聚兵。
白馬強鎮軍司的駐地,在阿拉善左旗北部,那里有不少鹽池可以采鹽。
右廂朝順軍司的駐地,在銀川市西北克夷門。
李察哥率領三千鐵鷂子出發,趕往興州駐扎催促,勒令兩大軍司趕緊抽丁聚兵。
抽丁聚兵還在其次,可大軍所需糧草從哪里來?
西夏實行全民皆兵制度,在各個州府都設有軍倉。正常情況下,從軍倉里弄來糧食即可,問題是現在的西夏不正常。
前兩年災荒,不得不從軍倉調糧賑濟。
結果由于官僚腐敗,災民沒領到什么救濟糧,大部分都進了貪官的口袋。
現在要打仗了,軍糧缺額極大,只能在興慶府及周邊征糧。
好不容易把糧食湊齊,李察哥領著數萬兵馬北上,還沒等他走到兀剌海城,西夏就開始后院起火了。
首先造反的,不是蕭合達,也不是慕氏兄弟。
而是……西夏國都西北的兩個黨項部落!
定州在唐代叫做田州,顧名思義,那里土地肥沃,非常適合種田。而且還有山地草原和森林,可以樵采,可以放牧。
那里的農田和草場,多被黨項部族占據。
一些黨項部落已很少放牧,主要靠種糧食為生。偏偏那里距離首都很近,又屬于產糧區,每次加征賦稅都有份。而且距離朝順軍司也很近,這次同樣大量加征糧賦,好就近給李察哥的大軍運去。
另外,李察哥及其親信,這幾年瘋狂侵占土地,定州、靜州的土地兼并尤為嚴重。
為了明年抵御大明的陜西軍隊,李仁孝還下令各州抽丁,等開春之后就送去前線。
多種因素迭加,火藥桶終于被引爆。
定州有四大黨項部落,西夏還沒建國時就已存在,分別是面冡部、竾浪部、富兒部、小阿父兒部。
如今,定州四部反了兩部。
竾浪部和富兒部,直接在定州揭竿而起了!
面冡部的實力最強,定州官員也多出自這個部落。他們屬于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會跟著造反,反而主動出兵幫朝廷鎮壓。
但造反的兩部都活不下去,爆發出驚人戰斗力,把面冡部打得躲進州城不敢出來。
兩部在定州鄉村劫掠一番,竟然調轉兵鋒向南,朝著西夏國都興慶府殺去。
十五歲的李仁孝徹底慌了神,焦急問道:“晉王在外,朝中誰能平亂?”
任得敬執掌著火器營,他不敢跟明軍作戰,卻有信心平息國內叛亂,當即站出來說:“臣愿為陛下分憂!”
李仁孝宛如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好,就由任卿帶兵出征!”
任得敬感覺火器部隊兵太少,于是又在興慶府及靜州、懷州抽丁為兵,勉強湊齊了一萬大軍才北上平叛。
火器終究是火器,任得敬一戰而勝。
竾浪、富兒兩部潰敗逃跑,帶著族人躲進山區據險而守。
就在任得敬打算繼續進兵,把兩部殘余全部剿滅時,靜州又有部落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