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是大明村走出的老人,沉默寡言,性格內斂。剛開始能力一般,但成長性極強,而且堅持讀書學習,朱銘對他還是很放心的。
李彥仙的能力更強,但資歷稍差,朱銘怕他壓不住老資格將領,因此讓李彥仙做鄧春的副手。
現在的陜西,已集結四大兵團。
第一兵團,由吳玠統領,從河湟出發,負責攻略河西走廊。
第二兵團,由陳子翼統領,在會州、西安州、懷德軍一線,負責攻打西夏的保泰軍司、靜塞軍司。
第三兵團,由張憲統領,在環慶、定邊、延綏一線,負責攻打西夏的祥佑軍司、神勇軍司,并配合第二兵團合攻靜塞軍司。
第四兵團,由姚平仲統領,在府谷一帶,負責拔除神勇軍司的北方寨堡,也就是攻略后世的神木一帶。接著再揮師南下,跟第三兵團的北路軍合攻神勇軍司。
總計出動禁軍八萬、野戰軍十萬、駐防軍十萬、漕軍六萬、民夫三十萬、牲畜四十萬頭。
如果把民夫也算上,大明就是出兵六十四萬。
實打實的六十四萬(不含岳飛、韓世忠部隊)!
主帥鄧春,目前位于鎮戎軍城(固原縣)。
副帥李彥仙,目前位于綏德軍城。
他們兩個既要負責全軍調度指揮,還要負責第二、第三、第四兵團的銜接合作。
至于第一兵團,用不著兩位統帥去管,從蘭州一路往西殺穿就是,吳玠領兵想打多遠就打多遠。
另外,沒有監軍。
或者說,自大明開國以來,一直沒有監軍使這個職務。
每年都有文官,提議重建監軍體系,而朱銘對此也非常糾結。
??????55.??????
縱觀歷史脈絡,朱銘心里非常明白,現在可有可無的東西,今后是必然要恢復的。
未來的那些守成皇帝,可沒有開國君主的控制力。
譬如幾大都護府,距離統治中心太遠,如果不設立監軍制度,鬼知道武將能搞出什么事兒來。
歷朝歷代,任何時候,失去監督的武將,永遠比文官更具破壞力!
初唐采用御史做監軍,且不常設,算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案。
朱銘打算滅了西夏就設立監軍。
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仿效初唐時期,由中低品級的御史擔任監軍。
第二,仿效東漢早期,監軍制度化、常態化。
第三,仿效秦朝與西漢,監軍不許沾染指揮權,并且要嚴格遵守軍法。
第四,總結歷代監軍的害處,不得臨時指派高品級官員或者太監做監軍。
至于百年之后,守成皇帝破壞這套制度,那不是朱銘能夠考慮的事兒。
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