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士樽笑道:“當然是大英雄。第二批被請進武廟的先賢,祖逖排在第一位。陛下親自題詞評價:中流擊楫者,華夏之英杰,千秋之典范也。聽說在洛陽武學里,軍校生必須背誦祖逖北伐一文。”
安瓦里認真閱讀此文,并把幾個成語抄寫下來,非常高興自己又學到了東西。
趙士樽卻是出去溜達,他已經報名參與編修《西夏書》,順便學一學那種西夏文字。
走到隔壁院落,卻見一堆人圍著石桌看東西。
一人突然驚呼:“岳都護真乃當世冠軍侯也,恐怕接下來的獻俘大典,他也要被封王吧?”
另一人說道:“不可能封王,國公、郡公都夠嗆,估計會是一個縣公。”
先前那人點頭道:“也對,岳都護軍中資歷太淺,目前封一個縣公已是極限。”
趙士樽走過去問道:“你們在看什么呢?”
“兵部發來的詳細戰報,讓翰林院文史館整理留檔,作為史料存進藏書樓里。”
“岳都護立了大功?”
“何止大功。去年秋天,岳都護率五千驍騎,數日之間收復河西三城之地。又疾馳北進,與韓都護攜手大敗李察哥十萬軍隊。今年被克夷門堵住南下之路,他從沙漠繞道奔襲,六千驍騎直插興慶府。繼而攻占五萬重兵防守的懷州,俘虜西夏軍民十余萬,繳獲牲畜、戰馬、糧食無數。正是岳都護把興慶府周邊攪得一塌糊涂,才嚇得西夏另一路大軍統帥棄軍而逃。”
“是啊,如果沒有岳都護,估計這一仗到現在還沒打完。”
“那個叫李存惠的細作,也是一個大將之才。這次至少能夠封子爵,甚至有可能會封伯爵。”
趙士樽感覺在聽傳奇故事,連忙也湊過去閱讀詳細軍報。
北路軍報是岳飛、韓世忠聯手執筆,雖然盡量在展現韓世忠的作用,但岳飛全程過于亮眼,把韓世忠的風采完全蓋住。
韓世忠也是有大功的,跟李察哥十萬大軍作戰時,韓世忠才是那一路明軍主帥。岳飛奔襲南下,也全靠韓世忠拖住克夷門數萬敵軍,否則岳飛就要被關門打狗了。
樞密院和兵部正在研究,該怎么給各軍將士論功,然后移交到禮部討論封爵事宜。
兵部。
張廣道已經看完各路大軍的所有戰報,他揉著太陽穴說:“我很想給自己的老部下多弄點功勞,但此次滅夏,岳飛必為首功。而韓世忠可論次功,他們去年一戰把西夏的脊梁都打斷了。今年各路大軍出征,西夏就跟丟了魂一樣,只知道避戰后退、空室清野。”
李寶哭笑不得:“除了岳飛、韓世忠、吳玠,其余各路都沒打什么像樣的仗。李彥仙那一路還算好的,至少強攻下兩座城池,姚平仲還打得李察哥敗逃而死。鄧春那一路簡直就在武裝行軍,沿途敵軍全部望風而逃,好不容易要在靈州決戰,敵方主帥竟然棄軍而逃了。”
楊志說道:“也得給鄧春記功啊。他是大明村的老人,麾下又多資歷深厚之人,陳子翼這次怎么也該升一升爵位了。”
王淵撓撓頭:“把軍功計算出來,交給陛下審閱吧,這種事情我們不能做主。”
石元公敲敲桌子,提醒道:“軍情司的那些細作,可要好好計算他們的功勞。我雖不再管軍情司,卻不能讓細作們吃虧。有的細作不顧妻兒父母,已經潛入西夏七八年。就算沒有幫助破城,他們在城內制造謠言,也讓西夏軍隊人心惶惶,至少讓西夏軍隊投降得更干脆利落。”
張廣道笑著說:“肯定不會忘了軍情司的細作兄弟們。”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