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會議,閣部院的一二把手參加。
朝堂大佬們看似態度積極,其實情緒都不是很高。
此次的貪腐大案越查越廣,拔出蘿卜帶出泥,一個就能牽扯一堆。雖然被懲處的官員數量,遠遠不如朱國祥在位那次,但這回落馬的中高級官員卻更多。
就連張廣道和李寶的舊部,都有六人因為寧夏叛亂,繼而查出貪污軍資而被砍頭。另有二十多位中低級軍官,被解除兵權一擼到底,舉家流放到沙州和瓜州做小兵。
朱銘說道:“相比前宋,大明官員的俸祿并不低。甚至州縣及以下官吏,俸祿還遠遠超過前宋!當然,你們都是重臣,過得肯定不如前宋風光。”
“俸祿已足矣。”李含章代表眾人說。
宋朝的文官都過得很滋潤嗎?
當然不是,準確來說,宋朝只有高官和貪官過得滋潤。
宋朝的中低級,隨著物價持續百年上漲,以及職田收入折為錢財,如果不貪污那是真的窮——自己一個人肯定沒問題,如果要養家和仆人就困難了。
王安石評價州縣官員的生活現狀,用了這十個字:“雖廝養之給,亦窘于此矣。”
更窮的,是那些在大城市任職的中低級官員。
尤其是在京城做官,物價高得嚇人,房租就是一大筆開支。
宋朝官員俸祿的巨大負擔,主要來自高級官員和冗官。一大堆冗官,多半是虛職,只領工資不干活。還有高級官員,人手領幾份工資,每一份工資都高得嚇人。
大明新朝,冗官沒有了,只準領一份工資,而且降低了高級官員待遇。
同時,又增加了中低級官員和在編吏員的俸祿。
就拿縣令來說。
大明縣令的正式工資,是北宋縣令的三倍有余。
當然,北宋縣令的福利補貼更多。如果把所有福利全加起來,大明縣令的總體收入,比北宋縣令要多出三分之二。
妥妥的高薪,但很難養廉,只能讓清官過得更好些。
朱銘敲著桌子說:“這些年持續天災,糧價有所上漲,再提升一次俸祿。四品及以上官員,月俸增加10貫。正五品到從七品官員,月俸增加5貫。正八品到從九品官員,月俸增加3貫。吏部在編的吏員,月俸增加1貫。”
“陛下圣明!”
眾臣都高興起來,齊射唱贊歌。
雖然他們不在乎每月增加那10貫錢,但誰不喜歡漲工資呢?
高級官員工資漲得多,低級官吏工資漲得少,并不是因為朱銘忽視基層。而是高級官員數量更少,漲得多點其實也沒幾個錢。
而七品以下官吏,才是俸祿開支的大頭,數量賊他媽多。別看每月只漲3貫和1貫,總體增加的俸祿開支,是加給高級官員的無數倍!
朱銘繼續說道:“食實封的邑錢,從30文漲到5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