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李高突襲勤王軍的大營,鄭仲夫趁機率主力渡江。
勤王軍大亂,慶州都統鄭雄連忙倒戈,帶兵直沖金敦安的帥帳。
軍中共有數十個豪族子弟被殺,鄭仲夫又揮師殺向慶州,把慶州金氏給連根拔起,一口氣砍了數百個金氏之人。
緊接著,鄭仲夫又分兵殺往隔壁兩州,想把參與勤王的豪族全干掉。
李義方的兄長李俊儀,連忙找到鄭仲夫:“大將軍真能殺盡天下豪族嗎?”
“殺盡又如何?殺不盡又如何?”鄭仲夫反問。
李俊儀說道:“地方州郡,盡為豪族控制,他們世代聯姻、盤根錯節。大將軍如果繼續濫殺豪族,全國各州郡必然叛亂四起,到時候我們該如何剿滅?”
鄭仲夫問道:“我們在開京殺了那么多文官,難道還能跟地方豪族和解嗎?”
李俊儀笑著說:“當然可以。大將軍這次剿滅叛軍,正好可以借機立威。如果不再濫殺豪族,其他豪族肯定不敢叛亂。就算有叛亂,也就一兩個州郡,大將軍可以輕松鎮壓。把那些豪族逼急了,可就不是一兩個州郡的事情。”
“怎么籠絡他們?怎么讓豪族承認武人秉政?”鄭仲夫問道。
李俊儀說道:“任元厚前幾年變法改制,一切都依大明制度,改來改去卻又作罷了。大將軍可以再起變法,給地方豪族官員名額。家族實力強大的,就讓他們做閣臣或尚書。家族實力次之的,就讓他們做侍郎和御史。”
鄭仲夫搖頭:“你把豪族請回來做官,我們之前政變豈不是白干了?”
李俊儀解釋道:
“大將軍可以親自擔任內閣首相,把內閣變成一個擺設,真正處理朝政的衙門改在樞密院。大將軍可以兼任樞密使,讓六部官員把公文送到樞密院來。不管是閣臣、尚書、侍郎,只要由豪族擔任的官職,通通都有名無權。”
“再大力提拔寒門士子,這些寒門才是真正做事的。但寒門士子有權卻無名,想要不失去手中權力,他們就得乖乖依附大將軍。而且,豪族霸占著高品級的官職,寒門士子會繼續厭惡豪族。讓寒門和豪族去斗,大將軍豈不就能穩定朝堂了?”
鄭仲夫仔細思索一番,覺得非常有道理,當即拜倒:“李將軍果真是智謀之士!”
那些門閥豪族,家家都有人被鄭仲夫殺死,他們愿意再派人到開京做官嗎?
愿意!
而且來得飛快,生怕抵京太晚,會就此錯失高位。
然后,高麗就出現非常詭異的局面——
武人集團只能控制京畿地區,而地方州郡依舊被豪族把持。
豪族在朝廷身居高位卻沒權力,寒門士子控制六部卻連侍郎都當不上。
內閣和六部完全成為擺設,六部的中級官員負責辦事,一切政務都需要跑去報告樞密院。
鄭仲夫身兼首相和樞密使,跟著他政變的將領,也都撈到了文職虛銜和樞密院實權。京畿地區的實權地方官,也交給武人和寒門士子擔任。
一個只能控制京畿的軍政府,就此迅速成型。
豪族怎么可能乖乖就范?
他們不敢公然反抗,卻開始玩陰謀詭計。
李俊儀、李義方兄弟獲得鄭仲夫重用,一起政變的李高卻有些被冷落。
被豪族文官宴請幾次,不斷的吹噓奉承,李高漸漸就飄起來。
他覺得自己在政變時功勛卓著,又在消滅勤王軍時立下頭功,理應獲得應有的回報。
他能容忍鄭仲夫、李義方騎在自己頭上,可那從頭到尾看戲的李俊儀,只是在鄭仲夫面前耍嘴皮子,憑啥也比自己的官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