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串炮聲響起,靠海的南面城墻外,成為炮擊的主要目標。
很多逃到南城外的高麗軍民,被炮彈嚇得四散奔跑。那里的附郭居民,有人躲在家里瑟瑟發抖,有人沖出家門往更遠處逃命。
第一批登陸的大明騎兵,不等后續友軍下船,也不顧戰馬是否適應,湊齊了五人立即騎馬沖出。
他們朝著人多的地方沖,專挑手里有兵器的砍殺。
甚至是木棍都被大明騎兵視為兵器,見到了立即沖上去砍死,很快就驅散一大片高麗軍民。
明軍的海船不再開炮,可登陸沖鋒的騎兵卻越來越多。
“關閉城門,關閉城門,別讓明軍跟著沖進來!”崔道休嚇得驚恐大呼。
明軍乘坐海船來得太快了,接近海灣才被高麗漁民發現。
這里作為高麗開京西部最重要的軍事基地,至少一半以上駐軍都來不及進城。
都統孫圭說道:“都護,須得打開東西北三面城門,出兵接應那些進城的將士。否則等敵軍完全登陸,而我們大半將士在城外,海州就根本沒法再守了!”
崔道休質問:“奸細混在平民當中沖進城怎辦?”
孫圭說道:“出城接應的士兵,也要負責攔截平民,不準任何一個平民靠近城門!”
崔道休想了想:“好,立即出兵。”
不靠海的三面城門陸續打開,并在城樓上瘋狂敲鐘敲鑼。
高麗守軍一隊隊出去,在護城河橋內側搭建拒馬工事。只有手中有武器的高麗人,可以從拒馬缺口處通過,平民靠近就會被亂槍捅走。
卻見五個大明驍騎追殺而來,攆著想要進城的高麗士兵沖上橋梁。
驚恐之下,高麗士兵紛紛跳進護城河。
守在拒馬工事后方的高麗軍官,對麾下士卒說:“不要害怕,不要逃跑,我們有兩百多人,他們只有五個而已。射箭,射箭!”
卻見那五個大明驍騎,各自在橋上射出一箭,然后翻身下馬朝著高麗軍沖去。
高麗士兵的弓箭,射在大明驍騎的棉甲上,射在大明戰馬的輕型馬甲上,幾乎無法造成有效殺傷。
而那五個大明驍騎,提著四米長槍,步行沖到拒馬前,隔著工事與敵人近戰。
五人主動殺向兩百多人!
那兩百多高麗兵,甚至不敢越過拒馬,只敢躲在工事后面廝殺。
雙方的裝備差距太大了。
高麗頂級武將的盔甲,跟遼國樣式差別不大,都是從唐朝演化而來。不但不簡陋,反而非常精良,但這種甲胄的數量少之又少。
正常的高麗盔甲,是皮夾鐵札甲。
他們把皮革做成甲片形狀,然后串起來為札甲樣式,關鍵部位也會弄些鐵甲片。如此一來,制作成本降低了,日常維護也更容易,而且穿出去有面子,乍一看還以為是鐵甲。
這種鐵片夾雜皮革片制成的札甲,在高麗被稱為“介胄”。
就連高麗的上六軍將軍,也是清一色穿戴介胄。鐵片越多就越精良,皮革片越多就越劣質。
至于高麗的低級將領、軍官和精銳士兵,則是清一色皮甲。
普通士兵,連皮甲都沒有!
他們看到大明驍騎的棉甲,還以為那全是布甲,因此交戰之初還算勇猛——至少沒有臨陣脫逃。
可打著打著就感覺不對勁,長槍戳在棉甲上,那力道著實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