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碑,王城。
六十多歲的三佛齊老國王,近乎絕望的看著城外叛軍。
他面對大明過于謙卑懦弱,導致大明逐漸控制馬六甲海峽,國內貴族因此損失了大量利潤。
這是第三次叛亂了。
前兩次鎮壓叛亂,他殺了一個兒子,又流放一個兒子。
這次率領叛軍殺到王城的,卻是他的堂侄察利失婆羅。不但地方領主紛紛加入叛軍,就連前去鎮壓的三佛齊宰相,都在半路上被說服率部投降。
老國王已然眾叛親離。
“叔叔,你自盡吧!”察利失婆羅持盾來到城下喊話。
老國王怒斥道:“蠢貨,你以為自己很英勇嗎?我們控制的那些屬國,早就盼著三佛齊與大明開戰。諸多屬國不但會趁機獨立,而且還會加入大明聯軍,你將成為三佛齊最后一位國王!”
察利失婆羅懶得爭辯,他后退一段距離,拔刀呼喊:“攻城!”
王城攻防戰足足打了六天,雙方都損失慘重。最后是一位王城侍衛官倒戈,引導叛軍殺進城里,將老國王給活活勒死。
占碑外港停靠的各國商船,在叛軍圍困首都的時候,就紛紛駛離港口,免得殃及池魚。
離占碑最近的大港,便是大明控制的馬六甲港。
三位探險家、六個官二代,剛到馬六甲就遇到戰事。
他們還在尋找泊位,便有一艘小船駛來,大明官差登上甲板說:“三佛齊艦隊可能會殺來,你們的船只被征用了!”
王崇度驚訝道:“三佛齊趕來攻打大明海港?”
官差解釋說:“三佛齊有宗室叛亂篡位,老國王估計已兇多吉少。”
既有戰事,船上就不安全。
六位官宦子弟皆為貴人,王崇度強行把他們送上岸,而且帶去見大明馬六甲總督。
總督叫朱松,生有三子。
幼子依舊取名為朱熹,但估計不可能再創立理學了。
朱松不喜歡打打殺殺,他更喜歡搞建設和辦教育。馬六甲城堡和海港,就是他親自督建的,甚至還在城堡外建了一所學堂。
這里的軍事,由海軍提督楊幺負責。
“唉,三佛齊國王雖為蠻酋,卻也曉事明理,”朱松嘆息道,“此君常與我書信往來,每次都贈送許多禮物,卻不料遇上此等不忍之事。”
楊幺懶得陪總督傷感,直奔主題道:“我們占了馬六甲,三佛齊國內貴族多有怨言,這次的叛軍就是那些貴族挑頭。馬六甲土地貧瘠,產不了多少糧食,此戰須當速戰速決。可趁著篡位者還沒完全控制水軍,我們以最快速度出兵作戰,干掉分在在各港的三佛齊戰艦。”
朱松點頭道:“馬六甲需要從外面購糧,戰事確實不宜拖得太久。我不懂兵事,就按楊提督的方略出兵。”
楊幺繼續說道:“請總督給南洋各邦國寫信,尤其是那闍婆國。此國脫離三佛齊獨立才幾十年,一直受到三佛齊打壓,他們肯定愿意幫我們打仗。”
“合縱連橫,該當如此。”朱松從善如流。
兩人繼續討論一番細節,楊幺告辭離開,去做出兵準備。
朱松一口氣寫了十多份外交信函,派人給南洋各邦國送去。大明在南洋不必單打獨斗,可以帶著一群小國圍毆三佛齊!
南洋諸國,苦三佛齊久矣。
寫完外交信函,朱松就不再理會戰事,而是思考著如何誘招漢民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