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大明海軍還在使用火器。
火槍手瞄準敵軍小頭目射擊,時不時的發射“暴雨梨花針”——這破名字是朱銘取的,其實就是蜂窩式火箭。
從六個官二代的視角來看,戰局勝負已經很清晰。
三佛齊右翼的艦船,跑去追擊大明的“仆從軍”,已經遠遠脫離了主戰場。剩下的三佛齊艦隊,在包抄合圍的過程中,被大明海軍調動得混亂不堪,已經分成了七八股散在各處。
而十五艘大明戰艦,在幾股敵軍艦船的空隙中,朝著三佛齊主艦直沖而去。
并且,在火炮、火箭、火槍、拍桿、投石器的組合攻擊之下,大明戰艦可謂是所向披靡。
作為鋒銳的大明座艦,艦首甚至還有尖銳的撞角。
“攔住他們,接舷奪船!”
眼見大明艦隊越來越近,察利失婆羅終于慌了,命令附近船只全部撲上去攔截。
根本來不及。
這些三佛齊艦船,很多屬于貴族的私有財產。他們眼見戰局不利,突然就生出保存實力的念頭,不愿為一個剛篡位的新君賠上老本。
超過一半的附近敵艦,居然不進反退,任由大明艦隊沖向國王。
“后撤,后撤!”
察利失婆羅也選擇了后退,率領二十多艘直屬艦船暫時躲避。
國王的這種行為被視為遁逃,導致三佛齊艦隊士氣大跌。他們還剩四百多條戰艦,卻一股腦兒的張開風帆,借著風勢逃向東南方。
大家都看出來了。
大明戰艦雖然數量很少,但船體堅固高大,而且武器繁多,根本就不是三佛齊小船能抗衡的。即便沖上去圍攻,也很難討得了便宜。
沒有蒙古海軍去送一波技術,此時的南洋海軍其實非常落后!
“我們贏了,快追上去!”
臨時征召的商船,還有狼牙修仆從艦隊,本來被打得一直在逃跑。
此刻發現三佛齊全線潰退,他們突然之間就有了勇氣,張滿風帆開始跟著大明海軍打順風仗。
“壯哉!”
六個官二代看得熱血沸騰,王廉清甚至在構思一副《馬六甲海戰圖》。
楊幺率軍追出數十里,陸陸續續有三佛齊艦船投降。
那些都是貴族的私人船隊,不愿跟著新君一條道走到黑。
足足追擊一天,楊幺放棄殘敵,回去封鎖占碑外港,打算順勢攻占三佛齊首都。
消息傳出,勃泥、諫義里等三佛齊屬國,紛紛宣布獨立并痛打落水狗。他們自發圍剿逃過去的三佛齊殘余艦隊,就連損失嚴重的闍婆國也擼起袖子開干。
楊幺帶著千余水兵登陸,從外港順著河流抵達占碑。
守軍不戰而降。
主要還是新君的根基太淺,軍隊不愿奮死效忠。
三佛齊就此滅國,但大明只奪取其首都占碑。
剩下的三佛齊地盤,分裂為大大小小十多個邦國,那些地方貴族紛紛趁機自立,并且譴使到馬六甲請求大明冊封。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