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輪戰車轉向非常快,為了保險起見,冷兵器步兵已然出陣防御,保證背對敵軍的戰車轉到正面。
車陣參差不齊又如何?
那叫疊陣!
反而是這種輕車營的進攻姿態。
當輕車營發起進攻時,都是波浪式交錯推進,不管你是騎兵還是步兵,強行從正面直接擊垮。
想破這種車陣很簡單,用大量“死兵”來頂住其恐怖火力。
滿清最開始遇到朝鮮火槍手,嘗試到了死兵戰法的美妙。他們讓騎兵一人雙馬,刀砍空馬疼得戰馬發瘋,強行沖開朝鮮火槍手的拒馬。空馬如果沖不動,就連人帶馬一起沖,戰馬雖然怕死,但只要砍得馬兒發瘋就行。
這種死兵戰法,對付明軍時敗多勝少,于是又發明出楯車兵來做死兵。
楯車別說大口徑火炮,就連小口徑火炮的近距離攻擊都擋不住。楯車的主要作用,是遮擋明軍的火炮霰彈和火槍子彈,那才是明軍的主要殺傷武器。
像俞大猷式的輕型戰車營,根本擋不住楯車死兵的推進。
你就算把楯車兵全部打死,滿清的后續部隊也接近了。
明軍吃虧之后,再次改進車陣。
比如孫承宗的終極大陣,里里外外有十層戰車空心陣,滿清楯車死兵根本就不夠消耗的。但這種大陣太笨重遲緩了,防守有余,進攻不足,須得配合大量騎兵才行。
而明軍的精銳騎兵,卻已經有了自主意識,一般的文官督師根本指揮不動。
此時此刻,西遼騎兵卻是在硬沖。
由于后方戰車轉向需要花時間,西遼騎兵已經安全沖到幾十步內。
騎兵全速沖鋒之下,如此近的距離,瞬息之間就能沖到陣前。
“轟轟轟轟!”
上百門小炮陸續發射,沖到三四十步內的敵騎,突然成片成片的倒下。
射出的炮彈變了!
在吳玠下令出擊之前,全軍休息了一陣。
就是在那時,所有的子炮筒,全部換成鐵珠子般的霰彈,幾十步的范圍內猶如天女散花。
這玩意兒在大航海時代經常用,并非用來轟擊敵艦,而是用霰彈近距離轟甲板。無數霰彈往甲板上轟,敵艦的水兵和水手一死一大片。
但敵騎還是沖得太近了,后續騎兵源源不斷過來。
可弗朗機炮射速太快,前三炮平均耗時不足10秒,之后的射速也在15秒左右。
一個又一個子炮筒換上去,一片又一片霰彈飛出。
火槍手也在射擊沖到一二十步外的敵騎。
戰兵全部越過戰車,各種冷兵器齊出。甚至還有戰兵,揮舞著長刀砍馬腿,把那些零星沖過來并被迫減速的敵騎砍得人仰馬翻。
甚至有個別敵騎,一頭撞在戰車安裝的拒敵長槍上。
戰車之外數十步范圍,隨處可見到處是尸體。
弗朗機炮還在速射狀態,西遼騎兵卻已沖不動了,幸存者魂飛魄散的逃離戰場。
吳玠說道:“傳令,原地待命,冷卻炮管,收攏炮彈。”
蕭查剌阿不那邊,卻是一臉呆滯,不由自主的吞咽口水,艱難下令道:“全軍向寨堡靠攏,依托寨堡結陣防御,交替渡河撤回伊州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