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帥有令,別理炮管過熱,先把炮彈打出去再說!”
弗朗機炮不容易炸膛,炮管過熱更多是影響火炮壽命。
明軍還在開槍發炮,西遼第三撥騎兵的最后一隊卻潰了。他們前面已經葬送八百人進去,零星沖到車陣前方的,也會被火槍給打死,極個別的被長槍給戳死。
死兵終究是活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畏懼死亡想要活著!
第四撥騎兵也沒有繼續往前沖,而是稍微后退等待命令。
周圍一圈將士看著蕭斡里剌。
他在戰前發布了軍令,沖擊車陣的時候,隊伍潰退而隊長活著就斬隊長,如果隊長死了那就全隊皆斬。
“斬了!”
隨著蕭斡里剌一聲令下,執法隊跑去把潰退回來的第三撥第三隊騎兵圍住。
一百人的沖鋒隊,此時只剩七十多人。
那個騎兵隊長,是西遼京畿地區的一個小貴族。他面對圍過來的執法隊,憤怒吼叫道:“我不服,這是讓我們去送死,從來就沒有這樣打仗的!”
不僅是這一隊騎兵,附近的其他騎兵也深以為然,看到此人要被處斬不免感覺兔死狐悲。
還是斬了,軍令如山。
西遼騎兵大將李天晟親自奔往中軍,對蕭斡里剌說:“損失八百多騎兵、一千多馬匹,卻只有二三十個騎兵沖到車陣面前,還來不及沖撞戰車就被火器和長槍殺死了。這個戰法不管用的,就算能沖破眼前的車陣,也不知道要死掉多少騎兵。這里根本不是明軍的主力啊!”
蕭斡里剌沉默。
旁邊的將領也不說話。
這一仗就不該打,高昌城也不該救。
應該放棄天山以南的故高昌國所有地盤,然后依托西邊的茫茫群山扼守雄關。在那種地形作戰,明軍的戰車根本擺不開,就算是火炮也會受射擊角度影響。
可蕭斡里剌有什么辦法?
感天皇后不愿丟失國土,軍中許多將領也鬧著要出戰,蕭斡里剌只能率軍過來千里救援。
而且還得速戰速決。
高昌城不容易被火炮轟塌,城內缺水也能打井湊合,真正可怕的是有人倒戈。
耶律大石征服高昌國才多少年?
剛開始只是把國王當傀儡,派來心腹監督國政,政務和軍事依舊在高昌貴族手里。
繼而又直轄高昌城周邊區域,其余地盤還是讓本地貴族管理。
真正完全吞并高昌,也就這兩三年的事,而且西遼只能親自管理幾座大城。
如果短時間作戰,高昌貴族就算有諸多心思,也只能接受指揮跟明軍奮勇戰斗。可若是圍城戰打得太久,指不定有多少貴族做內應放火倒戈。
當年耶律大石實力更弱,卻為啥選擇跟塞爾柱決戰?
就是害怕拖太久了,成分復雜的軍隊必然生變,一鼓作氣反而能發揮最大戰斗力。
“明軍主力來了!”
東北方。
李彥仙親率五萬多人,鋪天蓋地的接近戰場,結陣之后戰場寬度足有七八里。這還是因為把仆從軍、伏兵和民夫放在靠后位置,否則仆從軍和輔兵展開之后更寬。
不斷有西遼騎兵回來報告,蕭斡里剌也親自前去查看。
他也有望遠鏡,站在高處仔細觀察,很快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李彥仙主力的后方,一支三萬多人的部隊徐徐接近,那是蕭查剌阿不從高昌城過來加入戰場。
戰場形勢如下:
種彥崇和蕭斡里剌東西相對,李彥仙所部偏北一些,蕭查剌阿不在更東邊。
蕭斡里剌分兵讓耶律鐵哥留在此處,看住已經結成烏龜陣的種彥崇,不讓種彥崇跑干擾接下來的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