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附屬土邦和部落的軍隊,也已經陸續完成集結,八萬大軍當可一戰。
而且,就在城市東郊作戰,不能讓敵人攻破毗耶陀補羅城——這里是真臘的副都,是真臘的第二大城市。
當朱康率領主力大軍抵達時,在他面前的是綿延十余里的敵軍營寨。
真臘軍隊先是守寨不出,試圖拖延時間到雨季。
朱康讓大將韓京把火炮拖出來,用炮火掃平敵營的防御工事,再讓安南和占城軍隊去進攻。
就在一處營寨快被攻破時,忽有附近的三萬余真臘軍隊來救。
等待多時的三千明軍將士,立即帶著剩余的安南軍隊接敵。
摧枯拉朽!
真臘軍隊弓箭不多,只有軍官才配弓箭,遠程火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他們披甲率也不高,即便精銳部隊也只有皮甲。不說明軍的火器了,弓弩就夠真臘軍隊喝一壺的。
真臘的騎兵也有意思,裝備著皮甲、砍刀和曲桿長刀。如此騎兵部隊,看在大明將士的眼里,就是一群手持樸刀作戰的馬匪。
由于地形崎嶇不平,明軍結成改良版的火器鴛鴦陣。
大量手持盾牌和標槍的真臘步兵,因地形崎嶇而軍陣不齊,亂哄哄的就那樣沖過來。
燧發槍和步弓率先射擊,不時有真臘士兵倒下。
不等真臘軍隊進入標槍射程,明軍的小炮也開始射擊。
打著打著,真臘的一支前軍就潰了,連他們手里的標槍都沒投出去。
而繞向側翼的真臘騎兵,直接被明軍輕騎給射潰——這些真臘騎兵甚至不懂騎射,拎著樸刀一樣的曲桿長刀往前沖。
“戰象,戰象!”
蘇利耶跋摩二世見勢不妙,直接投入一百頭戰象。
這些戰象部隊跟安南差不多,有弓手、長槍手等等,但沒有給大象裝備任何盔甲,而且沒有接受過應對火器的訓練。
當戰象漸漸靠近之后,愈發焦躁不安,它們被火槍火炮的聲音驚到了。
突然間,一頭戰象仰鼻嚎叫,轉身朝著后方逃跑。
戰象之間似乎可以交流,其他戰象也跟著跑。跟隨在戰象后方的士兵,根本來不及躲閃,被戰象踩死踩傷無數。
而且,一些戰象還奔向蘇利耶跋摩二世的中軍大陣。
“全軍沖殺!”
韓京見狀,一聲令下,指揮大明和安南軍隊沖出。
就連朱康本人都翻身上馬,親率騎兵部隊直沖敵軍步兵大陣。
真臘軍隊一支接一支潰散,尤其是被招來作戰的藩屬勢力,他們根本就還沒跟明軍接戰,相距上百步遠就開始潰逃。
真臘的國土,是占城和安南的一二十倍,卻長期跟占城打得有來有回,而且屢屢被安南打得抱頭鼠竄。這樣的軍隊能有啥戰斗力?也就欺負欺負更弱的國家和部落而已。
軍隊戰斗力真是可以比較的。
大明軍隊可以吊打安南軍隊。
安南軍隊可以吊打真臘和占城的聯軍!
真臘的那些藩屬軍隊,只能打打順風仗,一個個還處在部落時代,即便有國家也是部落聯邦。一旦情況不妙,那些藩屬首領就逃得飛快。
以蘇利耶跋摩二世的視角來看,這場仗敗得完全出乎意料。
他原本的打算,是以一個營寨拖住敵軍,讓敵軍陷入膠著之后,他再率主力進行側擊救援。但劇本出問題了,營寨工事被火炮拔除,沒打多久就有被攻破的跡象,他不得不提前帶著主力殺來。
接下來的戰斗更扯淡,前軍稀里糊涂被火器擊潰,側繞的騎兵被弓箭給射潰。扔出去救場的戰象,更是被火炮的聲音嚇跑,還把友軍給踩潰了好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