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廉說道:“那定然是有胥吏膽大包天。”
說完,黃士廉也站起來:“此事已屬刑案,而且涉及官吏,還請移交到按察司處理。”
按察副使兼學政官馮亮說:“按照朝廷制度,確該交給按察司審理。”
如果真的交給按察司全權負責,肯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后變成一場胥吏引起的誤會。至于什么免役錢,肯定是不收的,也從來沒有收過。
楊諳眼觀鼻鼻觀心,神游物外一言不發。
張肅靜坐,只是微笑。
一個叫做榮竦的淮南省參政說:“還是依照朝廷制度最妥當。”
聶問提出不同意見:“就算按照朝廷制度,也該先讓楚州府法曹來查,哪有按察司直接把案子攬去的道理?”
黃士廉說:“若遇到重大案件,按察司有權出手接案。此次鄉民在省城聚集上千人請愿,若非郭都指帶兵驅散,后續人數還會越聚越多。民情無小事,已屬重大案件,按察司親自審理并不違制。”
此言有理,聶問立即閉嘴。
燕燾卻拿出一份臨時任命書,亮出上面的皇帝印章和督察院印章:“本人奉命巡察淮南,若遇重大案件,可召集淮南各級官員協助調查。此案,督察院接手了,就在這布政司審理。”
黃士廉變得表情冰冷。
巡察御史和地方按察司,一般都會互相給面子。
這是因為,按察司輕易不愿得罪督察院,而督察院也需要按察司配合辦案。
別的事情不說,把案件放在按察司審理,這是對按察司基本的尊重。如果不這樣做,等于公然翻臉,表明御史不相信按察司,甚至懷疑按察司自身已經涉案!
燕燾的表態,瞬間讓屋內許多官員色變,意識到淮南可能又要人頭滾滾了。
燕燾起身踱步,走向大廳的主位。
左布政使楊諳也站起,把自己的座位讓給燕燾。
燕燾作揖說道:“請兩位布政使陪審。”
楊諳和張肅作揖回禮。
燕燾又說:“請聶知府做此案的掌書記官,再請諸位參政、參議做書記官。至于按察司官員,請協助審理。”
被點名的幾人站起,朝著燕燾作揖。
眾人各自坐定,筆墨紙硯很快備齊。
燕燾說道:“傳山陽縣屬吏萬長盛。山陽縣其余官吏,手中若無重要政務,通通前來布政司聽候傳喚。”
很快,山陽縣諸多官吏聚集到布政司。
卻有一位文吏過來說:“萬長盛因為差辦移民之事,這幾日勞累過度已然病倒。”
燕燾大怒:“死沒死?”
文吏回答說:“只是病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