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眼角抽動,頭一次感覺自己三弟說的甚是在理。
“此前夷陵之戰孫吳得勝,士氣一振。”
“曹子桓怒而興兵未果,孫吳士氣二振。”
“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既不奪將軍之心,如何迎三軍銳氣而伐”
劉備的心思則只有一個字爽
之前總覺得阿斗不行,但按光幕所說,那也是因為后來蜀中無人。
這曹賊之子呢權斗上位還以為是什么梟雄之姿呢,結果就這
手握數十萬軍,有劉曄有賈詡,結果左一個不聽右一個不納,硬是給孫權那廝送戰績去了
嘴角瘋狂上揚的劉備甚至有給曹操寫信的沖動。
以及,今晚要不然把阿斗的課業免了吧
看著孔明似笑非笑的眼神,劉備整理面部表情,張口道
“賈文和算無遺策,兩位軍師觀此策如何”
雖然光幕部分用詞比較奇怪,但聯系上下文能猜出來意思看得懂。
此策很對孔明胃口,公允評價道
“謀國安邦之策,而且抓生產搞發展這句話頗有深意。”
龐統思考了一下搖頭道
“賈文和謀國而不謀人,策對中亦言需量國用將,然策對也是量人而出。”
“以曹子桓之智,宜請其以精兵屯襄樊,令守將擇機而出。”
話里話外一個意思,曹丕這個性格跟他講這些有啥用
安撫一下,先拖住就行了。
從曹丕自己來看,他伐吳的理由總是很充分,那便是因為劉備。
夷陵之敗后劉備在白帝扎根并沒有返成都。
這方面的原因也沒那么復雜,因為大敗之下人心浮動是必然的,而劉備的韌性一直都是頂尖的。
劉備需要在白帝布置防務激勵殘部安定人心,并將白帝改名永安,吳錄記載劉備甚至還在籌劃反攻。
劉備的性格也不會讓他回成都,他此時就是一面旗幟,必須插在前線,頗有“天子守國門”的意思
但次年初,劉備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或是感覺到命不久矣,遂召孔明李嚴托孤。
托孤后劉備也囑咐劉禪對孔明以父事之,并告誡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六月,轉戰一生,屢敗屢戰從不服輸的劉玄德,于永安宮病逝,謚昭烈帝,時年六十三。
曹操評其為英雄,周瑜評其為梟雄,孔明認為其雄才蓋世,陳壽認為先主有高祖之風。
這個賦予三國以靈魂的老兵,勞碌一生也確實到了該和自己的二弟三弟一起歇一歇的時候了,只是不知記憶中的桃園,桃花尚盛開否
“大哥”張飛已經哭成了淚人兒。
光幕引用的托孤片段關張二人此前已經看過,但現在復觀,感受卻完全不一樣。
“兄長”關羽也紅了眼圈“這一次,弟定陪于兄長左右”
張飛淚眼婆娑的抬頭“俺也一樣”
光幕對于劉備的評價和孔明對于劉備的評價,讓龐統感覺有點挫敗
“孔明,南陽時便看出主公雄才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