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要看神怪建議看這個,比什么搜神記好看多了。
不過晉書也記載,搜神記的作者干寶是因為父親婢妾和兄長死而復生,才有了寫搜神記的想法。
嗯所以誰還記得晉書是個史書來著
杜如晦一時間感覺這些都沒記的必要了。
李世民再次和藹的看著房玄齡
“這些志怪之事干脆便摘出來單獨成書。”
房玄齡委委屈屈的看了眼光幕,他可是記得這光幕便是載于搜神記上的
但也只能點頭遵旨。
李靖也是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
“如此神怪若是有效,何苦要將士們效死廝殺”
“怪力亂神,皆當破之切不可錄入青史,讓后世徒增笑耳。”
李世民點頭很是贊同。
至于光幕那不一樣,如今看來這或是后世的手段,至少至今也不求祭祀。
公安縣小偏廳里倒看的很是歡樂。
畢竟事不關己,而且大漢雖以孝治國,但眾人又不是傻子。
倒是張飛惋惜的咂咂嘴
“真要有如此神效,何須軍糧乎”
想象中一筐永遠吃不完的菜,一條永遠吃不完的魚。
多來一些,可供十萬大軍
作為二十四史當中的笑料之一,晉書雖不嚴謹,也有自己的優點。
唐朝不承晉,所以對晉朝便是不吹不黑的態度。
你說司馬懿俘斬萬人,勝諸葛而撤退好,我記下來。
另一個人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好我也記下來。
啥你說晉宣帝需要避諱唐朝官員表示我呸,比之我大唐李二鳳如何
唐朝修晉史,總體就是一個不吹不黑的態度,修史書的官員們也和咱們打工人差不多。
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兒,挑挑揀揀拼拼湊湊,達標就算完事兒。
至于房玄齡這個監督的態度為什么這么敷衍
有人說是因為好友杜如晦死了導致房玄齡開擺了,但這明顯是扯淡。
杜如晦死于貞觀四年的急病,晉書正式開修已經是貞觀二十年的事兒了,此時杜如晦兒子都因為參與謀反被殺三年了。
更靠譜的說法應該是和二鳳有關。
因為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駭,所以李世民暫時不去計較光幕又不叫他名字。
杜如晦傻愣當場
如今貞觀二年不對,已經是元正二日了。
如今已經是貞觀三年了,明年,自己的死期
杜如晦都不知道該做什么表情了,似哭似笑道
“大家,犬子謀反,死罪不赦。”
李世民扶著杜如晦拍拍他后背安慰道
“克明,如今大事,當以你身體為重。”
“杜荷無罪”李世民異常肯定。
十五年中能發生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既知,引以為誡,則必不復犯。”
李世民想的很清楚,遠的不說,武廟這東西不也是貞觀年間沒有的東西
只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必須死
以及他李二郎,活著的時候居然有人敢謀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