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隨即興奮起身
“好好好”
腦袋完全不疼了并且渾身上下感覺充滿了力氣。
“若是盛唐邊將都如這張議潮一般,如何不能再綿延百年”
當然李世民也知曉這就是說說而已。
唯一的遺憾就是
“為何是大陣樂”
大陣樂李世民當然也知道,甚至最早起兵時,打了勝仗也會與將士們一起唱。
但既是盛唐武士,如何不唱唐朝軍樂
“莫非朕的破陣樂沒有流傳下去”
“這有何難”
長孫無忌如影隨形
“想來樂師們很樂意為大家的破陣樂寫曲填詞。”
“如此將士們無論是出陣、破陣、凱旋、思鄉都可高唱破陣樂”
“甚好”李世民滿意“應是萬里征人盡唐歌才對。”
“不”李世民又有了主意“萬里胡人盡唐歌。”
李世民哈哈大笑,房杜對視一眼,早就習以為常。
雖然連番大勝,四方臣服,但張議潮當然也明白歸義軍的問題在哪里。
吐蕃占據的涼州斬斷了歸義軍的動脈,只有重新打通此處,才能從中原往河西輸送人口資源。
只有讓河西的大唐百姓重新繁榮起來,大唐才算真正掌握了這里,歸義軍才能有持續不斷的有生力量補充。
但是重新打通涼州城,談何容易這里是吐蕃帝國在河西最后的堡壘,河西吐蕃所有的潰軍、殘部、奴隸最終都逃到了這里。
但張議潮已經等不下去了,積蓄十年,他決心殊死一戰,讓河西真正回到大唐懷抱
858年開始,在得不到長安支援的情況下,張議潮正式開啟了對于涼州的戰爭。
涼州城外的每個縣郭都需要歸義軍與吐蕃人拉扯爭奪,戰役持續三年之久,無數歸義軍將士賭上了生命前仆后繼,最終才打通了一條通往涼州城的道路。
861年八月,麾下僅余七千人的張議潮下令
討番開路,直取涼州,唐兒歸國,就在今朝
以弱擊強的情況下,張議潮選擇隱蔽行蹤突襲涼州,吐蕃陣線大亂,但很快便組織起反擊,因為他們發現來犯的只有區區千人。
而歸義軍則是在張議潮身先士卒的情況下爆發了驚人的戰斗力。
頭部受創就抹一把土繼續殺敵,馬匹死亡就手執白刃朝著蕃騎沖鋒。
將士穿著的衣襖被吐蕃人的鮮血澆灌通透愈發沉重,有的將士干脆脫掉,與吐蕃人赤膊廝殺。
最終“漢家持刃如霜雪”的歸義軍更勝一籌,徹底碾碎吐蕃人的斗志,開始四散奔逃。
而張議潮似乎早有預料,命令預備隊開始合圍,吐蕃人陷入了唐軍有條不紊的絞殺。
最終幾十里內遍布吐蕃人的尸首,有些尸首直到天氣轉冷凍霜都沒來得及收斂,甚至大部分還變成了虎狼野獸的口糧。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個到長安送信的高進達也參與了涼州之戰,但其后不見記載,也許就是戰死于這里。
靠著這場漂亮的殲滅戰,河西走廊終于貫通,這片土地承載了張議潮與歸義軍之名。
隴西再次和大唐的疆域連接在一起,滯留于此的百姓也終于能夠回到故國,時人有詩贊曰
河西淪落百年余,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舊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唐將,就該如此”
雖然疼惜張議潮之孤忠,但李世民也愈發滿意。
如今尚是初唐,渭水之恥未平,突厥未滅。
這張議潮,反而讓李世民很好的明白了盛唐武將應該是什么樣子。
真要說唯一的缺點就是
“這不聞不問的宣宗能叫小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