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熟悉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個評價,其開端來源于一場神奇的戰爭。
搜神記記載的有一樁趣事,傳說濡須口有一艘沉船,江水落潮時這艘船會露出水面,對于其來歷,本地有老人說這是“曹公船”。
有漁人晚上把船系在這艘沉船上,在漁船里睡覺,結果半睡不醒間耳朵里聽到管弦樂聲,鼻子里能嗅到一股脂粉香味。
并且夢中還有人在推這個漁人,大聲警告“勿近官妓”。
第二天漁人回去請教,老人說“這艘船在這兒一百年啦,當初是曹公用來載官妓的船。”
曹操的船怎么沉到這兒了這就要說到曹操與孫權的濡須口之戰了。
從江東文化名城合肥沿水路南下就是巢湖,巢湖水經濡須水一路南下匯入長江,巢湖入濡須水的地方就被稱為濡須口。
曹操為了這里練水師,先是大費周章開鑿玄武池,模擬在湖面上水戰。
隨后水軍新兵至譙縣的渦水,在這里模擬在內陸河作戰。
之后這支水師沿渦水入淮河,然后轉壽春,沿著施水屯兵于合肥。
孫權不敢大意,感受到這股壓力之后再次遷都至南京,在濡須山筑城造關,在濡須口建濡須塢,嚴陣以待。
關于濡須口之戰的經過和結果,魏吳雙方的記錄的都不復雜。
曹操方面記載212年冬十月出兵,213年年初至濡須口,破孫權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然后三月撤軍,四月就已經到鄴城了。
孫權方面更簡單操攻濡須口,權相拒月余,曹操看著孫權的軍隊,贊嘆軍容肅整,于是退軍。
濡須口之戰就這么簡單的結束,但戰爭之外的發力點,才剛剛開始。
“然后大舅哥就膨脹了,兩年后變成了十萬哥”
張飛合理揣測了一下發展。
“從史冊上的記敘來推測的話”趙云想了一下道
“應是曹操軍略有斬獲,但于戰局來說應是不克而還。”
“孫權軍許是損失不大,但定無斬獲。”
龐統覺得太合理了
“巢湖的水面在濡須口收窄,曹軍難以數量之勢壓之,江東水軍精銳,只需要嚴控河道,曹軍自難存進。”
隨即狐疑
“如此看來這濡須口之戰平平無奇,有何說法”
“總不能是曹賊退軍時親口說我兒子是孫權就好了”
孔明的扇子搖的更快了一點,跟龐統意見不一樣
“曹魏之亡,禍出于內。”
“孫仲謀雖然武功略遜,然其能以弱冠之齡統合江東虎踞江淮,單論手腕不輸于曹丕曹叡。”
四個人的討論聽得法正張松劉巴三人一陣迷糊。
“孫權為何有十萬哥之諢號”張松不解。
“或是因江東富有十萬精銳之兵。”
法正覺得應該只有這個可能了吧
張飛嘿嘿一笑“孝直倒是猜對了一半。”
法正滿頭問號。
濡須口之戰雙方僵持三個月,而最終曹操雖然破一營,俘了一都督,但一開始碾碎江東的目的沒有達成。
所以對江東來說這當然算是一場勝利,值得大書特書,于是這場被幾句話概括的戰爭,衍生出了兩個記載。
其一就是演義里的甘寧百騎劫營。
吳歷記載當時曹操號稱四十萬大軍聲勢無兩,于是孫權密令甘寧夜襲曹營,甘寧藝高人膽大,領健兒百余人,晚上悄悄搬開了曹軍的鹿角摸了進去,斬首數十之后曹營大亂,于是甘寧退去,受孫權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