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后世說起來司馬氏咬牙切齒。”
這一年佛門大師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游歷了三十余國,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歷經十四年成功歸國。
因為此時還是亂世,因此法顯一路上走的小心翼翼。
在敦煌時候,當地的太守給了法顯很大幫助,這個太守名為李暠,就是后來被二鳳強行認成祖宗的那位,因此不得不說緣分也挺奇妙的。
后來法顯將一路上的見聞寫成了佛國記,回國五年后去世,被稱作佛教的革新式人物。
咱們現在的南沙群島就有一座小島被命名“法顯暗沙”,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名僧。
“海天一色,風華無邊。”這是孔明的感嘆。
而莫說孔明,廳內所有人都盯著光幕中的景色目不轉睛,畢竟他們都沒去過海邊。
這是一片令人沉醉的藍色,藍色中有一座大部分浸泡在海水中的小島,只有頭部稍稍露出海面。
而在這座被稱為“法顯暗沙”的島嶼周圍,有兩艘漂亮的白色巨艦正在梭巡。
而光幕下方還有一行字,龐統直接讀了出來
“法顯暗沙是我國固有領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龐統眼神清澈,贊嘆道
“這名僧,生前往異國求取經典,死后其名永鎮邊疆,子孫不忘其功,亦是好結局也。”
光幕中的畫面緩緩縮小,這僅僅在海面上冒頭的小島逐漸不可見。
很快畫面已經換成了眾人看過幾次的地圖,孔明研究了一下
“這線條的意思,莫不是范圍內皆是后世中國領土”
劉巴端詳了一下感覺很是可惜
“這疆域線都畫到了這大島旁邊,為何不直接占了,那不比這海中的小島好上許多”
孔明想起來后世那亂七八糟的事情,悠悠道
“往事越千年千年間,奴噬主,番邦侮,滄海桑田矣。”
玄奘法師對于去天竺取經有如此執念,就是因為有法顯這個例子在先。
只不過相較于相當低調的法顯,玄奘的人生就猶如開掛一般高調了許多。
到了印度之后玄奘表示去就要去最好的,成功進入那爛陀寺,師從戒賢學習佛門各種經典。
潛心修習五年后,玄奘大師再次動身,只身游歷古印度的數十國,在佛典上沒有一人能辯論過他。
在印度玄奘著會宗論三千頌,批駁了當時的佛學大師師子光的觀點,師子光引以為恥,請旃陀羅僧訶前來為難希望一雪前恥,但旃陀羅僧訶憚玄奘之威不敢言,一時間玄奘聲威更重。
后來玄奘代表那爛陀寺與“順世論”者辯論,駁的對方啞口無言;與小乘論師辯論,再度獲勝。
戒日王在曲女城單獨為玄奘開設佛學大會,十八個印度國王,三千名佛教學者,兩千名外道,沒有一個人能給玄奘大師詰難,一時間玄奘之名聲震恒河。
可以說玄奘在印度充分詮釋了什么叫做佛門學霸,佛法上一人獨壓印度。
并且閑暇時候玄奘大師還把老子給翻譯成了梵文,做了一波文化輸出。
進入印度的一路見聞被玄奘撰寫為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為后來吳承恩寫西游記了充足的素材。
同時大唐西域記在現代也成了印度研究古印度最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千年后印度反而來中國取經了,誰能想到
而在我們現代,大唐不夜城的大慈恩寺旁邊,就樹有玄奘法師的塑像。
這位佛門大師深情凝望著南邊的大唐不夜城,就如同跨越千年看到了大唐的盛世一般。
這一章寫的又是不太有感覺,對不住。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