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世民的煩惱,孔明雖不明了但也有所猜測。
畢竟這李承乾,根據后輩們這議論的方向來看,多半是對這大唐來說干系甚大的皇子。
胡化、問題復雜等語,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個好兆頭。
不過認真說起來的話孔明視線上移,認認真真盯著那副署名閻立本的獻俘圖看了許久。
文武百官,排次有序。
將軍士卒,自有氣度。
百姓文人,贊譽己國之功。
滅國獻俘,方開盛唐之始。
此前觀唐朝之興盛都只是從后輩的文字描述中看,而最近聊到唐朝還都集中于晚唐。
但如今看到這副由唐朝“丹青神化”的畫師親手所制之圖,才終于明白了幾分何謂盛唐。
張飛雙眼中閃動著艷羨,小聲道
“難怪此前那歸義軍只說是有盛唐一分氣象。”
魏延同樣心生欽慕。
對于兩位將軍來說,此時過往的驕傲被這幅圖擊為齏粉。
再如何大捷大勝以少勝多以巧破敵,只問三句滅國獻俘否功比衛霍否萬世不朽否
劉備也出神盯著那城門樓子上的皇帝,這畫師無愧其名,筆下人物栩栩如生,因此劉備也看的相當清楚
真是一個年輕的千古一帝
打天下坐天下治天下
這讓劉備想起來七年前在荊州時因髀肉復生而流淚,因此滿是艷羨。
但微末起家的劉備更加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哪里。
雖然領軍和治國他都比不上這李世民光彩耀眼。
但他有兩位軍師,有兩位義弟,有不離不棄的子龍,有敢效死命的將卒,有依然心念漢室的忠臣。
打量著這個房間內的聚攏在自己旗下的臣子,劉備微微一笑。
千古一帝有何羨,吾漢不孤今當昌
孔明莫名其妙瞧了眼或皺眉或笑或一臉奇怪表情看著他們的主公,搔搔頭想不明白,選擇繼續跟糜竺交代
“這造紙之法,亦還需繼續研究。”
糜竺同意,掰著手指頭算道
“成本低廉的竹紙去歲便開始試制,且已有眉目。”
“如今又知青檀皮制宣紙,稻麥桿亦可制紙。”
“荊州紙匠還需再行招募,單靠如今紙坊規模遠遠不夠。”
孔明欣慰道“子仲心中有章法那便再好不過。”
“而且。”糜竺琢磨了下道
“后世這裝裱之法確實乃是良策。”
“江東子弟多才俊,名士字畫多能豪擲萬金。”
意思很簡單,割江東那些豪姓子弟的錢財罷了。
孔明渾不在意點點頭,和宣紙竹紙等比起來,裝裱之法掙的只能算小錢。
而且在這光幕上只能看到獻俘圖的正面而看不到背面,這裝裱之法研制起來應該也要頗費心思。
至于花樓機這東西,雖無圖像,但光幕有說是根據提花機所改,至少算是有一個研究的方向了。
看著光幕上最后浮現熟悉的三個月預告,成都府衙眾人伸了個懶腰,此次光幕時間較長,坐在那里一直仰頭觀看,多多少少都有點脖頸發酸。
不過還不等劉備說什么,幾位臣子便已經匆匆告退。
張飛與龐統要一起回去駐守漢中,只不過走之前,張飛猶豫了一下還是道
“大哥,陽平關之戰,封兒亦奮勇先登,斬敵兩首。”
“漢中時追擊潰兵,斬敵三首。”
劉備也不猶豫
“該擢升便擢升,無需問我,論功行賞便是。”
“好”張飛一臉喜色點點頭。
另一邊糜竺小聲開口問道
“翼德將軍,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