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沉沉點了點頭,將這個問題額外記下一筆,打算回頭找藥師將軍咨詢一番。
如果說最終安祿山發動的叛亂是大唐盛世的崩塌。
那么王忠嗣被讒誣的747年,就是大唐盛世真正的轉折點。
王忠嗣被讒誣入朝之后,節度使之位空缺,因李林甫的建議,兩位胡將分別承了王忠嗣職權。
哥舒翰升任隴右節度使,安祿山堂兄安思順,升任河西節度使。
而就在同年,大唐另一顆將星冉冉升起。
747年,如今克什米爾地區的小勃律國叛唐投吐蕃,吐蕃進而控制西北二十余國叛唐。
玄宗遙令高仙芝領萬人,出兵平叛,這當然不容易,但高仙芝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從我們如今的地圖來看,高仙芝從敦煌出發,過阿克蘇,進巴楚,經喀什,越過帕米爾高原,最終到達今天的塔吉克斯坦境內扎營。
一行人花費三個月,跋涉近萬里。
隨后的高仙芝大膽用兵,兵分三路,并以假途滅虢之計殄滅小勃律國,完成了深入萬里建奇功的壯舉,蔥嶺以西七十二國望風歸附。
“又一顆將星”李世民面色復雜。
看著如此猛將建奇功,他內心為自己一手締造的大唐驕傲。
但,如此猛將,是帝國的回光返照嗎
能挽狂瀾于既倒嗎
李世民都不知道。
李靖看著光幕上標注的路線,擊節贊嘆
“敢涉萬里深入不毛揚威異域,滅國稱功,可謂盛唐之猛將”
李靖深切明白其中含金量,畢竟能跑這么遠還能勝,而且能用兵如臂指使。
從中已經可窺見唐軍對于番邦之蔑視,對軍功之渴望。
“巨唐風范,可見一斑”
侯君集只覺得嘴里發苦你們要不要都這么猛
高仙芝本身是高句麗人,因深入萬里滅國之功,并且也蹭到了李林甫的政策紅利,成功升任安西節度使。
而此時的中亞地區已經風起云涌。
中亞地區此前的霸主是突厥汗國,在被太宗和高宗接力滅掉之后,出現了真空期。
唐朝并不能短時間內接管中亞,于是中亞的西邊,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順勢崛起,大肆侵占。
749年,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被推翻,阿拔斯王朝建立。
阿拉伯帝國的內亂波及到了中亞地區,昭武九姓也借機響應,一時間中亞亂成了晉西北。
面對此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判斷,這是一個重新恢復唐帝國對于中亞威懾的機會,所以果斷出兵。
而他的目標,就是地處中亞交通樞紐,且不服唐朝反復橫跳的石國。
十一月出兵,三月班師,高仙芝滅朅師國,滅石國,滅突騎施國,盡俘其王,順便還滅了吐蕃一個部落,擒其酋長。
這一干人等被高仙芝皆盡送于長安,其中石國國王一干人等皆被玄宗下令,斬于闕下。
光幕上,地圖再次拉高,貞觀君臣顧不得去理會不靠譜的玄宗,仔仔細細盯著這副地圖。
雖然旁邊李世民也抄錄了一副,但遠沒有后世這用了未知技術的地圖方便。
他們能從后世的地圖直觀看到突厥汗國的興衰,以及那個名為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房玄齡摸著胡子有點好奇
“這什么倭馬王朝與阿拔斯王朝俱稱阿拉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