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也湊過來道
“等回常山,定請軍師嘗嘗真定梨,云少時曾嘗,十多載過去,唇齒留香。”
孔明笑呵呵的連連點頭,表示自己記下了。
張飛則面色有點為難
“軍師,等回涿郡俺給你捉兩個小豬仔”
孔明大笑,用扇子在張飛胸口點了點
“那后輩盼有冠軍侯,然翼德與云長合力,未必就差冠軍侯多少”
“唯盼翼德邊關斬功夸名便已足夠,何言屠戶之事”
說到打仗,張飛將胸口拍的邦邦響
“俺可不想跟那安祿山一個死法,大丈夫當馬革裹尸”
旁邊的徐庶欣慰的看著這一切,這不就是他所求的一切
如今鳥離樊籠,蛟脫淺水,季漢當有吾名
徐庶不說話,但腦袋里已經在思考荊襄那邊的情況了。
恰在此時,光幕也再次徐徐展開,有說有笑的成都府衙一起轉頭看去。
嗨嗨嗨,首先感謝大佬貴重的禮物驗證了,真金的,大佬大氣
就是名字這個是不是得商量一下俺的真實名字是聞莽啊qaq。
隨即眾人目光下移,便看到了這次的兩件禮物。
一支手杖,這是由孔明送出的,眾人對此都清楚的很。
另一份應該是那“二鳳陛下”所送,在季漢諸人看來應是一張慶帖,右上角有“丈育”二字,中間書有“普天同慶,盛世之始”八字,左下角還有署“帝李世民”。
而與眾不同的是,這帖通體金燦燦,上面的字體都是由銀線構成。
并且左上角還有一個顯眼的牙印,顯然便是后輩所說的驗證之法了。
不得不說,u主你還真是個人才,一嘴下去伱也不心疼啊。
一嘴下去又不是把黃金咬了下來另外這個抬頭笑死我,丈育石錘了。
心疼肯定是說破壞了賀卡的美感吧,這個應該是太宗制賀卡的典故,據傳說最早的賀年卡就是二鳳用黃銅做的,賜給大臣,隨后民間效仿,用不起黃銅的情況下改用紙,然后一直流行到了現在。
這賀卡,金板銀線算是非常用心了,金銀錯這個工藝技法也是咱們的非遺了,很好看。
另外這個不起眼的手杖應該是邛竹杖吧,從漢代起就是蜀中特產,也是見證了咱們歷史的一個工藝品了。
一說邛竹杖和二鳳,還有前面看的字帖,讓我想起來王羲之的十七帖中有一個就是邛竹杖帖,然后好像也是被二鳳禍禍沒的。
也不算禍禍吧,雖被二鳳收藏于宮中,但也沒說是帶到了墳墓里,說不定也是毀于安史之亂呢。
甘露殿群臣看了看那個金賀卡,又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這時候眉宇間終于有了笑意,對左右道
“讓這小輩天天呼朕諢名朕當回其諢名。”
臣子們不由得相顧失笑,只覺得倒還挺有趣的。
不過李世民看向后面,眉頭又擰了起來
“邛竹杖帖不傳世干朕何事”
從心底上來說,他可不認為流于民間能比宮里安全,只能說后來的安史之亂都沒想到。
不過由此倒也給了李世民警醒,重寶藏于宮內若是遇到了昏君逆將,那便是被一鍋端的命運。
要不然仿后世之博物館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