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在宋朝的地位已經比較超然。
兵書位列武經七書,本人位列武廟十哲,從來不缺香火祭祀。
宋朝玩兒的又是以文制武的那一套,不管你到底能不能打仗吧,兵書都是要讀的。
因此李靖在宋朝名氣是相當的響,說是如雷貫耳都不過分。
但為啥咱們現代聊起來隋唐歷史時,更加熟悉還是現在過年時候被貼在門上的秦瓊尉遲恭,李靖反而隱身了
無他,實在是因為此時李靖的位格太高了一點。
唐詩、宋詞、元曲、明,這個咱們是都知道的。
與唐詩宋詞注重自我表達不同,明代的章回體商業成分更重一點。
志怪西游記大獲成功之后,明朝的書商們揮舞著白花花的銀子請人接連創作了東游記、南游記、北游記,大受好評,封神演義同樣也屬于這一掛的跟風之作。
水滸傳帶出了呼家將、楊家將、薛家將、岳家將等家喻戶曉的故事。
模仿三國演義的更多,從東周列國志開始到宋太祖三下南唐,從東周到宋朝基本上被寫了個遍。
從這個脈絡上其實就能看出來,明代后來創作的最重要的是什么跟風。
而講述隋唐歷史的說唐演義和隋唐演義這兩個,讓丈育u主來評價就只能說
好消息縫了。
壞消息全縫了。
人物上學習水滸傳,設定上學習西游記,敘事架構上學習三國演義。
首先是人物好漢化。
如隋唐十八好漢的設定,第一好漢李元霸是佛界護法金翅大鵬雕臨凡,第三好漢裴元慶是哪吒轉世,十六好漢秦瓊是破軍星臨凡,十七好漢尉遲恭是黑殺星臨凡。
以及李世民是紫薇星臨凡,魏征和徐茂公分別是天界左相星和右相星下凡。
軍閥亂斗變成了神仙斗法,如果按這個設定,差點贏了李世民的竇建德高低得是勾陳大帝轉世了,那李淵應該是玉皇大帝臨凡
劇情設定上就比較化了。
如李元霸手里兩個錘子重八百斤,騎寶馬萬里云,紫金山一戰一人殺了120萬軍隊。
秦瓊的雙锏重130斤,尉遲恭的兩條鋼鞭,重120斤,你武器沒個一百斤重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說唐三中還玩兒聯動,李靖親自請了齊天大圣和驪山老母出手滅敵,讓人不由得沉思隋朝是不是犯了天條。
敘事架構上因為三國演義的大成功,導致后來者說英雄戲的基本都要有個軍師的設定。
早期的戲曲演義里,因為有諸葛亮使道家手段,赤壁借東風和禳星五丈原借命,所以軍師這個位置也跟道士逐漸有了重合,后來者基本都有樣學樣。
最終倒霉的就是李積。
早期故事的瓦崗寨陣營里,從知名度考慮,能夠擔得起這個位置的就只有一個李積。
于是將軍變成了會法術的軍師,并且懋功這個字兒太難寫,于是就變成了茂公。
最終堂堂英國公就在演義里變成了妖道徐茂公。
而在這種半的故事里插入一個正牌的托塔李天王,為了故事不崩盤,李靖自然要盡可能的砍掉存在感。
并且隋唐演義在劇情上多集中逐鹿中原,李靖在南方平蕭銑不屬于主舞臺,就更加被淡化了。
而隋唐演義的十八路反王設定也基本是照抄三國演義的十八路諸侯。
并且隋唐演義里還寫了個轉世的復仇鴛鴦楊玉環是隋煬帝楊廣的轉世,李隆基是楊廣寵妃朱貴兒的轉世。
兩人百年轉世既為了續前緣,也是為了向滅掉隋朝的李唐復仇。
這段爛俗劇情同樣縫自隋煬帝艷史,只能說老祖宗腦洞挺大的。
李世民內心從未有像現在這樣騷動過
可惡,好想親眼看看這西游記
雖然如今以文治國是李世民的主要工作,但沒人會閑暇時候看點志怪放松一下。
畢竟如今這光幕所出之處就就是搜神志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