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表示很有興趣。
廳內唯一一個欲哭無淚的就是李積。
在看到那天界右相星下凡的名喚徐茂公時,李積便有了不祥的預感。
畢竟確實曾姓徐,且懋功與茂公同音。
只不過當時還以為是有什么什么避諱,或是后輩犯下了滔天大罪。
結果竟是被寫作了妖道,因此李積簡直十萬個不滿意。
最終還是要李世民出言安撫方才轉喜
“懋功與諸葛武侯作比,想來是以智計傳世,如此勇智俱全,何憾之有”
難怪后世也夸贊自己忠義呢,李積所有不滿登時煙消云散。
與武侯一個待遇,還有啥不滿的
安慰完李積的李世民便因為光幕內容爆笑
“楊廣轉世楊玉環”
“煬帝艷史”
“這后世文人,文思奇詭,恨不能呈之為楊廣親見”
孔明則是看著光幕生出了另一個想法
“于百姓來說,史冊之言還是太過晦澀。”
“故雖有名將良臣之記錄,百姓不知其生平,口口相傳之事難免失真。”
“而用直白言語文字,釋衛霍生平,講滅匈功績,或亦可行。”
這也是最近孔明在小太學上課的感悟之一。
十日方能抽空上課,但學子們無不翹首以待。
為何因為好玩,因為其他課程的先賢典籍太過晦澀。
最典型的莫過于算學典籍,九章算術還好一些,前漢便過增補注釋。
那需要算學、歷法的基礎才能讀懂的周髀算經,孔明最近在親自動手作注,不然都沒法教。
這件事上,劉備也跟上了孔明的思維
“近日成都,我看百姓茶余飯后休息時所言也盡為神鬼之事。”
“若能有的類似之言,讓百姓知曉衛霍靠著好學與勇猛方能建功,而非神靈保佑,定大有裨益。”
龐統點頭同意
“與其求鬼,比如勤學,與其問巫,不如自立遠志。”
“只是識字頗難。”
關于此,張松反倒是充滿信心
“如今倉廩實,成都百姓欲知禮節榮辱。”
“上月便有小太學學子問我,稱其阿爹今有余財,欲求一識字之所。”
“依臣所見,至多明年初,軍師此前所言之字塾,便可開辦了。”
字塾是此前孔明的計劃,塾如其名,只教認字,因此投入相當低,只是如今成都遍地都要勞力,故而還沒推行。
劉備笑的很開心,拍拍腿道
“那此事便先記上。”
“夸衛霍之功,激好學、入伍之心,亦是扶漢之法。”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