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李世民當即下令
“取朕的天策上將弓箭來。”
最終出現在薛仁貴面前的是一套巨大的弓箭,比剛才所用的寶弓大了至少三成。
箭矢也同樣,更粗更長,尾有四羽,每支箭上還有“天策上將”四個漆字。
真是威風薛仁貴心中贊嘆。
這次李世民反而彬彬有禮站在一旁,示意薛仁貴盡可放手施為。
這個十六歲的少年幾乎是迫不及待拿起了這把巨弓。
而一上手便發現其中不易,弓身巨大,因此發力還需自己摸索,弓和箭都更巨大,帶來了更重的重量。
咬著牙拼盡全力拉開,勉力瞄準,最終松手后薛仁貴踉蹌了一下,然后趕忙抬頭,便看到那支巨箭已洞穿了那個盾牌。
“還不錯。”
“去朕甚遠。”
李世民仿薛仁貴的評價,重新還了回去。
面對年輕人不服氣的表情,大唐皇帝哈哈一笑接過巨弓,然后示意金吾衛取三盾相疊,放在薛仁貴射穿的盾牌后方十步處。
熟稔的趁腰開弓,巨箭化流星,輕易貫穿了三層盾牌,并趨勢不減釘在了后面的墻上。
薛仁貴張大了嘴巴。
此時的李世民顯得輕松寫意
“朕討劉黑闥時,其帳下有一突厥將甚猛,于肥鄉交擊時,此突將欺身直入,朕以此弓箭,一矢滅敵。
“突厥賊獠應弦而斃,被此矢洞身而透。”
“然后呢”薛仁貴情不自禁問道,對他來說軍陣還是一個相當陌生的詞兒。
“然后”李世民微微一笑
“其部眾不服,三將齊出欲欺朕不執槊。”
“朕不過三矢連射,賊獠相繼而斃,賊獠懼矢之威,不敢再出也。”
薛仁貴滿臉寫著羨慕
“非箭矢之威,乃懼陛下之威。”
李世民哈哈大笑,這小神將看來也是會夸人的嘛。
于是思忖了一下,李世民的話語相當直白
“明歲有擊賊之機,仁貴愿從征否”
即使從未想過,但薛仁貴馬上就懂了此時需要說些什么,當即拜下
“禮愿為先鋒一卒,退我唐之敵”
李世民大笑,單手就將其拉起
“相較于退敵,朕更愿仁貴為唐開疆,揚威異域”
一刻鐘后,懷里抱著寶弓的薛仁貴出了宮門。
回頭看著巍峨的宮門,他腦袋是暈暈乎乎的。
從河東動身時的光耀門楣重振薛家等等的心思現在都已經記不起來了。
如今薛仁貴摸摸懷里的寶弓,再撫摸一下腰間掛著的與寶弓配套的福祿箭壺,腦袋里就一個想法
好想為陛下效死啊。
而等到薛仁貴回到驛館后,那位驛吏便告訴薛仁貴
你已經是國子監的學生了,快去挪窩吧。
薛仁貴知曉應該是陛下的安排,心下也愈發感激。
行李盤纏都少得可憐,甚至可以說身上唯一值錢的就是御賜的弓箭。
以及那匹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