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興出海之策,無那千多年后的六分儀,出海頗仰賴天文。”
“察天文則需研算學,研算學則科學自興,如此方為后輩此前所說的,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龐統點點頭,畢竟后輩能登天知天地之大,能巡游太虛覽察宇宙之妙,種田能有如此成果,不說十分驚異吧,也只能說是稀松平常。
贊同過后,則是與孔明再次感嘆后世眼界之廣闊。
“上察天宇,下察幽冥,前能知人之起源,后能解歷代興衰之理,后世之所見真乃非人哉。”
也因此,孔明心中對于治學的愿望也變得更加迫切。
將眼前所見全都認真抄錄下來打算閑暇時仔細尋思之后,龐統則是注意到了一個抓人心弦的詞兒
“大歷史周期律”
聽了后世所說,龐統感覺自己隱隱明白了一些,但并不通透,總像是隔了一層霧里看花一般。
孔明默然,一邊動筆,一邊慢慢道
“中元二年,我漢有民四百萬戶,永壽三年,我漢百姓已達千萬戶,前后相隔恰好百年,天下之民已增倍余。”
“然田之畝產,前后百年所增不過半石。”
潔白的紙上孔明只是列出了戶數和畝產兩組數字,此時他也愈發察覺出來,這算學是當真有用。
被后世提點之后,僅需兩組數字,孔明就仿佛看到一個搖搖欲墜的樓宇。
劉備聽聞之后也明白過來,盯著兩組數字發呆
“畝產難以提高,但若是盡開可墾之田不可行”
旋即劉備就否定了這個念頭,并變色苦澀
“豪強兼并,貪官作亂,民愈多,然民田愈少,民失其地,焉能不亂”
在赤壁之戰前,若問天下因何而亂,劉備能夠洋洋灑灑列出一長串人名。
威信漸失的天子,奸佞誤國十常侍,掀起反旗的張角,恣行專權的董卓,以及挾天子的曹賊。
但如今見得多了,再次想起這個問題,這些名字反倒是從劉備心里都慢慢被劃掉。
尤其是張角,何錯之有漢不讓其活,難道其就該安心去死嗎
亂世從來都不是亂在某一個人身上的。
拍拍手,劉備率先將眾人從沉悶的氣氛中驚醒
“丈夫生世,當開太平”
“如今我等既知后世之理,能理百年之亂,斷無將天下讓于曹賊之理”
“當務之急,須北取關中,南催吳懿,速定南中之后遣派親衛,取占城稻種”
眾人對中南半島并不陌生,不就是交州再往南
那身毒道便是有個岔路通向此處,取這種五十日一熟的稻種,才是當下趕忙要做的事情。
甘露殿中,李世民同樣也是實用主義者
“詔安南都督府,呈占城稻種。”
“若不獻唐,朕親身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