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明史記載,從永樂元年開始,滿剌加在一百年的時間里入貢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滿剌加的國王王后帶領使團進行的大規模朝貢。
但這樣的親密關系是建立在雙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后來的事兒咱們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無法輻射過來了,雙方關系也自然疏遠。
足以寫進歷史的變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戰艦,以及當地數千雇傭軍攻滅滿剌加,占領海峽。
滿剌加的王族毫不懼怕爺身后有大明,等死吧你們
但滿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后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風流天子、大慶法王、動物園園長、威武大將軍朱壽兼正德帝朱厚照手里。
不過攻滅了滿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達了北京城,并大力發動銀元攻勢,效果斐然。
朱厚照身邊被買通太監一個勁兒的給葡萄牙唱贊歌刷好感,武宗甚至還召見過葡萄牙使團的人一起下棋,并約定派使團回訪。
這種情況下,滿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與妻子全都病死,也沒求到大明的援軍。
大明唯一的反應就是在萬壽帝君登基后驅逐了葡萄牙的使團,但仍是沒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煉丹房里逍遙快活。
就此,西洋人徹底打開了東亞的海上門戶,葡萄牙人攻滅滿剌加的就是蓋倫船。
三百年后,英國人駕駛著只是更大了一點的蓋倫船擊敗了清政府。
可以說從滿剌加淪陷于歐洲堅船利炮的那一刻起,華夏的海權旁落就已經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此開始,剩下的問題就是什么時候挑破這層窗戶紙罷了。
但好在,如今隨著我們新中國的海洋力量崛起,華夏旁落的海權也終于被我們親手奪了回來。
從一窮二白到海軍初成,從近海防御到海軍護航編隊遠行非洲。
再到如今的遼寧艦和山東艦服役,以及福建艦列裝,我們也即將迎來三航母時代。
千年海權變更史,百年海權抗爭史。
華夏海軍英姿颯爽,海軍盛世必將到來。
那么本期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孔明一直覺得,后世的后輩看待歷史是一種新奇的視角。
看上去是記錄在史冊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經過后世的史學家剖析以及講解,便頗有一種見微知著之感。
但相較于去抱怨歷史,這后世的后輩們,他們自有一番屬于自己的獨特風采。
奮斗、抗爭這類詞語經常出現在他們的話語中,其中的驕傲之意溢于言表。
他們知曉如今一切的不易,他們清楚記著喪權辱國時的屈辱。
但最終并沒有在其中沉淪,而是猶如北海的蘇武,猶如長驅電掣的冠軍侯,猶如投筆從戎的班大家。
并無太多抱怨,而是勤勤懇懇埋頭做事,最終一鳴驚人,重展
“好漢兒”張飛大聲激贊。
但隨即張飛就搖搖頭。
后輩這種驕傲的語氣他是熟悉的,就像自己和二哥剛剛取得些許成就的時候。
這既是對成就的驕傲,也是對沒有屈服于艱苦時日的驕傲,張飛對此深有感嘆。
而數月來讀書的也是有結果的,張飛登時便想起來了一句合適的先賢之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真是好漢兒”
孔明啞然,不過也是欣慰看著光幕,翼德話語簡單,但深得孔明之心,他也再無其他話。
此時光幕還未結束,隨著話語的悄然無聲,光幕上的內容還在持續播送。
先是黑白色并晃動的非常厲害的畫面,他聽到一個聲音在感慨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而很快,這個聲音變得鏗鏘有力,似是在與人爭論,也似是在痛嘆
“爭太平洋之海權,即爭中國之門戶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