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baatba山越的頭人們彼此面面相覷。
作為江東的唯一指定保底經驗包,他們可能比孫權本人還要清楚江東將領的孰強孰弱。
這些便是山越頭人們的安身之本。
因此在去年第一次見到馬良一行人的時候,山越頭人們第一反應便是大驚失色
哪個江東將領如此不講武德,打個山越還要使計謀羞辱
彼時山越雖弱,但這馬良僅領了七八武陵蠻和五六漢人就來。
“不過十數之眾,有何懼哉且看他作何計謀”
這便是山越頭人們達成的簡單共識。
而這份小心翼翼的嘗試,至今為止也獲得了相當豐厚的回報。
山越人是一個統稱,山為山民,越為越人。
漢民避戰亂、逃租賦、不隸籍,則為山民。
越人即是閩越、甌越等南越遺民。
諸侯并起,亂世來臨,民不聊生,山民與越人抱團,入山林而不愿歸江東統屬,散落在丹陽、新都、鄱陽、會稽等郡,稱山越,時不時便要被江東吊打一番。
山越依靠著祖輩的傳承,以及逃入山中的漢民的傳授,靠著漁獵、種田、燒陶度日。
馬良初來此地,最為關注的當然還是吃飯問題。
首先是種田,但是在初步調查過后馬良就驚嘆了
“汝等至今仍用耒耜”
對面拿出來農具給馬良解釋他們怎么種田的越人也驚嘆
“此物的稱呼原來是耒耜”
于是兩人之間陷入了尷尬的沉默,馬良忽地想起來了光幕,更想起來了子龍將軍和玄德公試作曲犁成功時的開心樣子。
如今堪稱是玄德公福民之基的曲犁,在后世的后輩看來多半與這耒耜也并無什么不同吧。
這份心思馬良也沒必要與其詳細說,而是考慮了一下,表示希望能去看看農田。
在公安時,馬良私下與諸葛軍師請教過不少,在軍師去成都后也偶有收到來信,以及隔半年能看一個光幕合訂本。
科學的概念如今馬良也能理解一二,經過武陵郡的幾年打熬,馬良也明白匠技這東西也逃不過一個因地制宜。
因此這山越至今依然還用耒耜而不用犁,必有其原因在里面。
而很快,馬良便見到了這山越的農田,其情景只能說不出所料。
對從小在荊北長大,見慣了千傾良田一望無際這種景象的馬良來說。
會稽郡這處在山坡上細碎且起伏不斷的土地,如果在荊北,壓根不會有人去耕種,根本不算田。
但在此處卻是數十萬山民賴以活命的來源。
馬良也沒有抱怨太多,畢竟武陵郡都熬過來了,如今不過是條件更艱苦了一些罷了,又有何難
在武陵郡時馬良便發現了,這個曲犁對于南方的山地農田來說,是毫無疑問的至寶。
在這樣的復雜地形耕田時,曲犁能夠更加輕易的轉向、適應地形的起伏。
而且曲犁還能做的很小,相較于需要至少兩人合力才能抬動的直犁,小型的曲犁一個男子便能扛在肩上走,非常方便在山間搬運。
至此,靠著制作的曲犁,去年六月至此的馬良成功的在山越之中打開了局面。
而且此處氣候溫暖,即便七月也還能耕種。
結果就是去年收的最后一季糧食,徹底讓馬良在山越人中間博得了一個方便做事的地位。
那么從此處開始,后續要做什么便已經順理成章了。
曲犁讓山越耕田變得更加容易,簡易的漚肥法讓產量進一步提升。
用張神醫的驅蟲粉配方,讓山越人尋常時免受毒蟲困擾。
再勒令禁食生水生食,讓山越的青年孩童徹底隔絕了被瘴癘侵蝕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