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全新的視角,讓他身體都有點禁不住顫栗,作為一個帝王他更是一眼就看出了這算學于治國亦可稱利器
稍微讓李世民松了口氣的是,大唐被羅列出來的武德元年和貞觀二年對比并沒有那么慘烈。
貞觀二年相較于武德元年,耕田畝數在增長,戶數也在緩慢增長,每戶大致所有的良田畝數也在增長。
但李世民同樣也心知肚明,開皇元年與大業三年相距足足有二十幾年,武德元年至貞觀二年,不過也才十一年,與之放在一起比較并不公平。
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也隱隱嗅到了一股不太好的味道。
這戶縣離長安太近,故而李世民對其地理也清楚得很,雖毗鄰澇水土地肥沃,但這個縣城所有的良田數目總歸是有盡頭的。
但百姓戶數的增長有盡頭嗎答案顯而易見。
這便是有限的耕田與無限的民戶之間的矛盾李世民心中猶如黃鐘大呂,頓時便想起來了那個馬什么陷阱。
房杜二人所羅列的數字并不復雜,甚至這般對比有出現過在其他臣子的奏折當中。
但僅僅是多計算了一步,便如此直觀不愧是科學之王
“玄齡克明,于唐功莫大焉。”
李世民似贊似嘆的說了這么一句,惹得兩人連連擺手稱不敢。
帶著這股莫名的心情,李世民翻過這頁奏折,入目所及的是更加復雜的數字。
這真是奏折但朕怎么看不懂
但上面寫的終歸是認識的文字,李世民靜下心來逐字逐句仔細斟酌意思,看得很是緩慢。
在這個過程中有內侍進來靜悄悄掌燈然后默默退了出去。
太子承乾和皇子泰談話的聲音夾雜著皇子治吵嚷的聲音由遠及近,抵達了甘露殿門外。
但隨后與內侍輕聲交談后,這三位皇子便默默退走。
在這個過程中房杜二人一絲不茍站的站著,偶爾抬頭看看懸于殿上的秦婦吟,這副經過裝裱的字帖被燭光映著,仿佛字字泣血。
御膳房送到此處的飯菜也已經取走熱了兩次,直至內侍打算第三次詢問時,大唐天子方才發出一聲悠長的嘆息
“原來如此。”
“國愈富盛,民愈貧苦。”
房玄齡與杜如晦不顧身體勞累一起躬身見禮。
這也是他們對這位年輕帝王佩服的地方。
登基之初雖然沒人敢說,但不知多少人心中打算看這位天策上將的笑話。
畢竟誰都知曉,單靠兵鋒之利是沒法治理天下的。
但幾年下來,這位曾經的天策上將自己從馬背上從容下來,并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文武并重以治天下。
并非生而知之,只不過是勤敏好學罷了。
面對房杜二人的態度,李世民也鄭重對這兩位肱股之臣行了一禮。
隨即將這份不薄的奏折揣到了懷里,此時方覺肚中饑餓,連忙招呼兩人一起用膳。
在此處蹉跎半日,用膳后的兩位臣子面上的倦色十分明顯,李世民也不挽留,命內侍將兩位國公送回府上。
隨后興奮難耐的李世民轉入后宮,直奔長孫皇后處,迫不及待的和觀音婢分享想法。
“國愈富,民愈貧這是何般道理”
長孫皇后不解。
“若無戰亂,一戶民可誕幾子”
李世民反問。
對此長孫皇后還是了解的
“逢遭戰亂,百姓家中貧苦,多會選誕子以增勞力,然女嬰難活,且多有溺女嬰之舉,最終一戶或有三子。”
“若是太平盛世,尋常百姓一戶多半會撫三至五子,二至三女。”
李世民點點頭,繼續反問道
“那太平盛世的百年之后呢”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