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甚至都見了后世異邦之樣貌,不知何日能見后輩當下的河東之貌,觀子龍賢弟的石家莊之景?”
關羽的聲音不小,旁邊聽得都清楚,于是知道此緣由的黃忠等人也不由得放聲大笑。
劉協也被感染一起跟著笑,心下也愈發放松。
作為洪武三年和劉伯溫一起被封伯的,汪廣洋毫無疑問是有能力的。
但汪廣洋天生就是個不爭不搶的性子,這樣的性格輔佐老朱可以,但在需要挑大梁的中書省,就完全不合適了。
再加上汪廣洋善文事且尤其工于詩作,遂以飲酒為雅事。
但老汪也不想想,元朝已經有好幾個酗酒而死的皇帝了,這文人雅事可真不興學啊。
前面說到元朝時也說過,因為宋朝工藝的提升,宋元明酒水的度數是要比漢唐高不少的。
平時小酌一下還行,當了中書省一把手那保準要壞事兒。
結果也不出所料,汪廣洋洪武三年被楊憲整走,四年被老朱叫回來當一把手,然后僅僅就安生了一年,洪武六年時老朱忍無可忍,以消極怠工之罪把老汪扔到廣東下鄉去了。
胡惟庸呢?與汪廣洋相反,在老朱眼里那叫愈發的風韻猶存。
作為領悟了富貴舔中求的人,胡惟庸自然不會傻到跟對待李善長一樣采用金錢攻勢,畢竟皇帝富有天下四海在物質上根本不缺,古往今來已經有太多例子了,想要舔皇帝那需要走心。
于是在兼顧了中書省的政務之余,胡惟庸還專門抽出時間來投人所好學烹制河豚,畢竟朱元璋就喜歡吃河豚嘛。
這東西雖然味美但一個弄不好就是劇毒,于是胡惟庸次次都跟著去嘗第一口,他沒事兒了才給朱元璋吃,也是因此與朱元璋的接觸機會那是越來越多。
因此,在洪武六年把汪廣洋發配出去之后,朱元璋眼看小胡這么能干,干脆就沒有再設右丞,客觀上形成了胡副丞相的獨相局面。
甚至還不止于此,洪武六年胡惟庸還得到了朱元璋親手下發的一份大禮:
版本回滾,舉薦制又回來啦!
雖然沒有回頭,但朱元璋也能感受到背后馬皇后在盯著他:
“嗯?風韻猶存?”
“不過是后世胡言亂語,有什么可說的!”
朱元璋義正詞嚴,不過連身子都沒扭過去。
自家人知自家事,他是清楚知道自己那時對胡惟庸是有多信任的。
既是同鄉,話說的也好聽,還能烹的一手好河豚,最重要的是理政能力還相當可以,將中書省收拾得四平八穩不需要他多費心。
而且洪武四年和五年,既有西南的頻頻用兵,又有明軍直擊哈拉和林硬撼胡元殘黨,還有對內的梳理朝制。
可以說洪武五年的大明簡直是集千頭萬緒于一身,當時的胡惟庸在事實上給他分憂不少。
相對的,汪廣洋不辦事也就罷了甚至還頻頻喝大酒寫沒用的詩詞文章,于是在戰事不利的消息傳回來之后,他干脆直接一怒之下將汪廣洋調至廣東行省任參政。
如今再回頭一看,朱元璋駁斥后也是輕嘆:
“吾被其良臣之皮迷惑,中他人一計也。”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