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坐在了副駕駛的位置,視野頓時好多了。車燈在這漆黑的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世界中,顯得十分的弱小,似乎隨時都會向黑暗妥協。但在局部來看,卻又顯得那么的明亮。借著略顯刺眼的燈光,我留意了一下這條不算很陡的斜坡。
斜坡上有一條條的橫紋,如果常年在水邊住的人,肯定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是由于水流的沖刷作用造成的。
看來我的猜測還是對了,這兒以前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地下湖,并且深度上更加驚人。只是不知為什么,這么大水量的湖泊怎么他娘的干了呢?
我讓高勝稍停了下車,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塊普通石頭,用地質錘將其敲碎,仔細辨認了一下石頭的組成:剖面結構非常復雜,組成成分包括了紅色中厚層長石石英砂巖、粗砂巖,并夾雜著紫紅色薄層粉砂巖和雜色泥巖。骨架沙體為三角洲分流河道相沙體,疊置厚度大。這是典型的鄂爾多斯盆地白堊紀地質特征!
這個特殊的地質特征,是我在培訓的那幾年中印象最深的。其分部范圍北起陰山、大青山,南抵秦嶺,西至賀蘭山、六盤山,東達呂梁山、太行山。是中國第二大沉積盆地,橫跨了陜、甘、寧、蒙、晉五省,為重要的多種礦產資源聚集區和大型能源基地。但地表又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干旱缺水區之一!
當然我明白的時候,已經后來的事情了,因為根據九十年代的研究表明,鄂爾多斯白堊紀含水系統,是目前世界上罕見的具有特大型自流水的盆地,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這個地下空腔中會存在如此大的地下湖泊遺跡。
當然,還可以說明一點,這個空腔應該形成于白堊紀!
車隊小心翼翼的沿著斜坡一直走了一個多小時才開到平地上,姜大為看了下海拔表,-2600米!我靠!這個地下湖竟然有一千多米深!快趕上俄羅斯邊境的貝加爾湖了!
正在我為這片地下湖的深度感到震驚的時候,突然姜大為弓起身來,趴在了我肩膀上叫道:“我靠!那不是樹吧?”
我急忙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平坦開闊的湖底,募然出現了一片樹林狀的東西,只不過樹上沒有一片葉子,就像冬天只剩了光禿禿的樹枝一般。大概有三四米高的樣子,通體黝黑。光線照上去還有點反光,表面有點像珊瑚礁。
眾人看不出這是什么東西,怕有危險,便沒有開車窗。不過,幸好這東西長的不怎么密,‘樹林’間有的是空隙讓我們通行。
就在大伙全都將目光轉向窗外時,突然聽到對講機傳來一聲喊叫:“報告連長,左手方向發現一具尸體!”喊話的應該是領頭車里的一個小兵。
“是小鬼子嗎?”連長隨即回了句。
“不是,是個禿頭和尚!”那位小兵迅速的回答道,但聲音略顯得有些哆嗦。
“什么?和尚!?”眾人驚叫一聲,不禁一陣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