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平從十八歲開始在這家工廠實習到現在已經二十年了,這加工廠原本是盈利的,即便是遇到了經濟危機,工廠仍舊是收支能持平。
賠錢的是另外兩家公司,包括鑄造工廠,結果正好趕上國企私有化大潮。
為了把這些財產私有化,張青鹿聯合另外幾個工廠的領導把債務全部轉移到了濟川泵業,接著把公司全部拆分。
其余的幾個老板無債一身輕,花了很小的代價把工廠買走到其他地方生產加工,張青鹿則順理成章的獲得了濟川泵業的商標和土地使用權。
按照約定,工廠每個工人的遣散費是十萬加,張青鹿想少給點,工人一直沒同意,畢竟那是一大筆錢。
在賬上面的工人數目是三百人,全部賠付,張青鹿要拿出至少三千萬。
現在工廠這片土地的價值看著攀升,張青鹿心里著急,于是不斷的雇傭新的總經理過來和工人那邊談判,結果收效甚微。
張青鹿于是改換策略,靠時間
工廠的一些老人都有基礎性疾病,工廠私有化后,暖氣歸屬暖氣公司,燒的不好,工人冬天很冷。
夏天的時候公司車間里的電風扇幾乎全壞了,即便是能吹,也起不到多大的降溫效果。
就這樣,老工人受不了了只能辭職。
自古離職哪有什么補償和工廠遣散是兩個概念,很多人不得已只能這么做。
去年張青鹿再次不知道從哪里想來的損招,全廠上下零部件采用計件模式,就拿今天的泵體,加工一個價格是兩塊。
每一道工序都被定價了,于是乎工廠幾乎陷入了瘋狂。后續的工序都是前面工序的收尾,價格都很低,為了多收入,后面的工人甚至到車床車間來催促。
不合理的加工工藝執行情況,必然導致產品質量的快速下降,現在整個工廠的產品質量已經不能用很差來形容了。
毀掉工廠最好的辦法就是毀掉這塊牌子,本來濟川泵業的轉向泵和機油泵是本地北汽的指定產品,現在市場份額越來越低,再有幾年弄不好都會歸零。
到那個時候工人們只能接受工廠破產的事實,土地順理成章的被拍賣,而張青鹿現在則在利用這家工廠不斷的貸款,至于資金流向,鬼才知道。
外界現在知道的只有一件事,這家工廠的產品質量控制不住了。
當然,張青鹿現在還在思考一件事:把產品賣出去,然后經過國際官司,賠付的辦法,把錢轉出去。
最后面的這個結論是季東來自己分析出來的,而不是李寶平那邊給的。
結合李寶平那邊給季東來的講解,再加上張青鹿尋求季東來的幫助對外售賣質量這么糟爛的產品,翻找自己的記憶,這個結論幾乎秒成。,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